3月19日,在第65个“世界气象日”到来之际,天津科学技术馆与天津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联合举办“科技馆里的‘气象奇妙之旅’”科普活动,滨海新区塘沽第二中学的学生们走进科技馆探索气象预警中的科技奥秘。本次活动响应2025年世界气象日“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的全球主题,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实验与知识问答等形式,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升灾害防范意识。
伴随“世界气象日”宣传片的播放,活动拉开了序幕。市气象雷达研究试验中心的科普志愿者展示了智能气象观测站、无人机气象探测设备等现代化气象装备,详细讲解了气象探测知识、天气数据收集流程及其对气象预报的关键作用,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气象科技的魅力。
在“龙卷风”展品前,旋转上升的气流形象地模拟出龙卷风的自然形态,结合“气旋瓶”小实验,使学生们加深了对龙卷风的认识。虽然天津市地处平原车水马龙建筑林立,但也曾出现过龙卷风并造成树木和房屋损毁,因此加强气象雷达监测将会起到重要的预警作用,降低灾害损失。
我们常说“人工降雨”,其实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人工增雨”,那么怎样实现人工增雨呢,在活动现场,同学们通过“人工影响天气”展品互动游戏,观看飞机模型,倾听科普志愿者讲解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原理,了解人工增雨的作业方式,对人工影响天气的作用和价值有了科学认知。
在科技馆辅导员的引导下,学生们来到“小球大世界”展品前,在这里市气象台的科普志愿者正在讲解大气运动原理、天气学基础知识,以及大气循环和各类天气形成的奥秘。同时,借助应急科普展区内各类模拟气象衍生灾害展品,讲解气象灾害预警类别,进一步丰富了学生们的预警知识,增强气象灾害防范意识。
一个个精彩的科普展项生动再现了自然界的气象万千,学生们带着参观中收获的知识,来到科技名人园参加气象知识问答,回答正确的学生还意外得到了奖品,欢快的气氛为“气象奇妙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天津科技馆、天津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天津市气象台、天津气象雷达研究试验中心、天津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天津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等单位科普志愿者纷纷参加到本次活动中,他们表示这是一次整合社会资源与科技馆平台的积极实践,希望通过自己的科普讲解让气象知识‘活起来’,帮助公众在体验中学习,在互动中提升防灾能力。未来,天津科技馆将充分发挥科普资源汇聚平台作用,聚焦更多科学前沿与应用热点,携手更多专业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以更加多元化的科普形式为切入点,助力天津跨越式发展,书写科普事业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