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科协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决策咨询 人才服务 创新服务 机关党建 预决算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  决策咨询  >  调查站点
 
创设科普辅修课程,普遍提升学生科普素养
2016-10-27 14:33:53   编辑:刘仲利

  我国科普人才短缺,制约着科普事业的发展。高校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于一体,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人才优势,在科普事业发展中大有可为。只要高校重视科普工作的社会责任和教育价值,合理安排科普人才培养与使用,就能使全国高校2700多万师生这一巨大的科普人才资源库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目前,我国只有少数高校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开设了“科技新闻”、“科研诚信”等与科学普及相关的课程,且多数以讲座形式为主,缺乏课程体系建设和对学生科普创作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培养,受益面不大。相比之下,欧美大学普遍重视科普课程建设,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为例,其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院就开设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大量科学写作、科学新闻课程,例如:《科学写作与新媒体》的5门系统课程(探索科技传播、数字媒体导论、工程设计中的交流、医药与公共卫生视角、面向公众的科学写作元素),以及《科幻小说写作》、《跨媒体叙述:现代科幻小说》、《科学新闻》、《研究生技术写作研究班》、《研究生科学写作独立研究》等相关课程,旨在帮助不同层次、专业的学生提高科学传播过程中的写作和交流技巧,为广泛开展校内外科学传播提供支持。

  建议我国高校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科普课程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面向全体学生开始不同层次水平、不同专业面向的科普系列课程,从中培育和遴选优质课程作为指定选修课或公共必修课,借以普遍提升学生科普意识和能力。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1996-2017 津ICP备13004064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102000762号 
推荐浏览器:IE7.0,FIREFOX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