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科协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决策咨询 人才服务 创新服务 机关党建 预决算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  决策咨询  >  建言献策
 
发挥人才政策优势 促进海内外人才聚集
2018-07-02 10:59:57   编辑:刘仲利

  多年来,我市在人才“引育留用”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累了一定政策资源优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特别在雄安新区建设对京津冀布局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如何发挥滨海新区人才政策优势,聚集更多海内外创新人才,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

  一、当前滨海新区人才政策状况

  (一)明确了人才政策方向

  滨海新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试验区建设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多重叠加机遇,瞄准加快人才聚集高地建设、深入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快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等方向,重点发力。

  (二)开展人才政策梳理

  滨海新区对区级和各功能区现有人才政策着手开展梳理摸底,分析政策空白点,制定修订人才文件。着眼5大人才工程、15项重点人才计划,着力31项具体政策完善,构建滨海新区人才政策新体系。

  (三)推出重点人才政策举措

  滨海新区抢抓历史机遇,狠抓重大人才工程项目、重大人才工程(计划)和京津冀人才协同发展工作。同时,创新“双创示范基地”和自贸区人才引进举措,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开展“天津未来科技城”载体和人才创业发展平台建设。

  二、相关人才政策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政策体系需加快完善

  新区人才政策相对分散,散布在开发区、保税区以及其他各功能区,未形成有条不紊、环环相扣、互相作用的人才资源系统,影响政策系统性、整体性效应的发挥。

  (二)相关人才政策后续力度不够

  人才引进的政策力度比较大,但是对已引进人才和既有人才关注度却不强。而且对引进人才持续性的支持力度不够大,缺乏政策的耐久性,影响政策执行效果。

  (三)人才政策创新有待突破

  已出台的相应人才政策相较其他省市的人才政策并不落后,甚至有些优势明显,但与我市的综合环境和实力相叠加,人才政策优势削弱。这需要产业、公共政策等配套创新。

  (四)人才政策特色不鲜明

  滨海新区有先试先行的政策支持,在人才引进方面新区出台了许多政策,但较上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未体现出鲜明的天津滨海特色。

  (五)人才政策执行落实有待改进

  有的人才政策缺乏可操作性,有的程序多、流程繁琐,有的政策限于局部、缺乏配套,造成一些政策的实施难以落地,直接影响发挥新区政策优势。

  (六)定制政策有待精准细分

  满足新区发展实际需要的人才政策人需要细分细化。对于新区大力发展的航空航天、汽车和装备制造业等支柱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保险、航运物流等现代服务产业,新区应有精准的定制人才政策。

  三、关于发挥人才政策优势促进海内外人才聚集的建议

  发挥现有人才政策优势,创新推出特色人才政策,需要突出“准、特、新、实”,聚集海内外人才。

  (一)找“准”定位,建设特色人才环境

  结合京津冀战略定位、雄安新区建设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新定位,提出富有天津滨海特色的综合人才政策体系,特别要在人才国际化和开放性环境建设上大胆创新。建设国内外人才政策数据库和人才大数据资源库,精准比较分析科技政策和科技人才状况,聚焦天津人才高地建设精准施策。

  (二)加快开放,建设国际人才“特”区

  借势天津自贸区新政策和国际化人才引进形势,出台相关政策,建设天津人才自由港。结合雄安新区与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错位,聚集吸引一批人才。

  (三)创造条件,搭建人才“新”载体

  发展新的产业载体、园区载体、区域载体、社会组织载体,引进知名产业平台、国际组织、社会组织到天津落户,为天津国际化人才高地建设提供有效聚集载体。同时以雄安新区建设为契机,借势雄安新区人才新载体,吸引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天津滨海新区服务。

  (四)发挥优势,做“实”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加快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抓紧相关政策出台,面向国内外宣传相关政策,加快构筑引进聚集海内外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的新高地,使之成为京津冀地区的国际化人才桥头堡,雄安新区人才的蓄水池。

(调宣部供稿)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1996-2017 津ICP备13004064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102000762号 
推荐浏览器:IE7.0,FIREFOX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