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科协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决策咨询 人才服务 创新服务 机关党建 预决算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  科协要闻
 
天津市科协赋能服务在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纪实
2023-08-28 10:38:49   编辑:岳桐树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重要平台,是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是科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天津市科协按照中国科协部署要求,着力为基地赋能服务,做好后半篇文章。

  一、基本情况

  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两个批次创建认定,天津市37家单位入选,其中科技场馆类7家、教育科研和重大工程类9家、“三农”类1家、企业类9家、自然资源类3家、其他类8家,覆盖本市16个市辖区的13个。

  二、创建成效

  天津市科协在创建工作中始终坚持高标准、多维度,强化指导、紧抓评审、优中选优,每家创建单位都是优中选优的典型代表。

  经过创建认定,原有以城区为核心的阵地体系逐渐延展成“津”“滨”辉映、两翼齐飞的“双核”架构,全域科普资源创建均等化的良好态势在全市得以呈现。天津科学技术馆等37家6大类型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成为阵地主轴,辅以252家天津市科普基地,有力带动我市现代科技馆体系和科普阵地体系建设。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大量高水平专业场馆、企业展馆、公共设施等阵地得以在展教技术、队伍建设、场馆运营等方面享受“溢出效应”,在更浓厚的全域科普氛围中快速提升科普公共服务水平。进而串珠成线,由线及面,带动覆盖全市16个区的众多区级科技场馆、全市千余个社区基层科普设施和微型科普馆的逐步建成使用,“科普阵地就在你身边,科普活动可以很精彩”网状结构特征鲜明的、全领域共同行动、全地域基本覆盖、全民共享参与更加便捷实用的科普阵地矩阵基本形成。

  三、赋能服务

  科学普及,是个体科学信息的补完,是科学认知领域“实践—理论—实践”过程的完善。科普教育基地,是拓展科学见闻的重要科学文化阵地。2023年是全域科普生动实践的第五年,是全域科普向纵深发展和从实践到理论深化探索的关键之年,还是本轮次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也已进入赋能服务,做好后半篇文章的关键之年,在年初,市科协就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作为推动全域科普纵深发展的重要载体,纳入年度工作要点中的各项重点任务一并考量,为赋能服务,激励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更好发挥功能定位奠定坚实基础。

  (一)理论研讨

  今年,市科协面向全市发布了全域科普纵深发展研究课题,征集子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其中也包括科普教育基地的组织建设和运营管理等研究方向。下半年还要召开全域科普理论研讨会。主要目的是要对近年来全域科普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对全域科普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寻求破解之法,确保全域科普健康发展;也是要锻炼队伍,培养科普理论人才。下半年,天津将有幸参与中国科协分类制定基地工作指南等工作,我们也将联合具备条件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共同参与,并考虑将其研究成果纳入课题研究范畴。

  (二)走访调研

  今年,市科协为推动全域科普纵深发展加大了深入基层走访调研的工作力度。年初,结合第二批入选单位授牌工作,我们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实地调研走访做为今年科普调研的重点方向,截止目前,我们已经实地走访32家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占全市总数的86%。基本达到了密切与基地负责人联系,了解掌握基地建设、运营情况,听取收集各基地对全域科普工作意见建议与需求,向基地宣介科普中国设立科普号、科普信息员注册使用、科学传播职称评审等相关政策,为基地与区科协搭建沟通合作平台等调研服务目的。比如,我们就带领市风景园林学会专家多次调研服务一芳田科普教育基地,为该基地园区景观改造提供专家服务。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蓝色印记科普基地就开设了“海洋档案”科普中国号,并陆续发布科普信息145篇。

  (三)品牌塑造

  今年,市科协组织开展了天津市全域科普品牌宣传活动,引导各领域、各地域因地制宜创建全域科普工作品牌,择优在市级主流媒体集中宣介40个四全科普品牌。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发挥各自优势,积极申报科普品牌20余个,其中17个拥有Logo或视觉识别体系,有的还拥有商标级logo;7个拥有生动活泼的拟人化品牌IP形象。经过评选,市城市管理委推荐的市动物园的“国宝大熊猫喜乐生日会”入选“全领域行动”类,滨海新区推荐的滨海科技馆的“滨海科学城”入选“全地域覆盖”类,天津科技馆的“院士来上课”入选“全媒体传播”类,国家海洋博物馆的“深海发现之旅”等8个品牌入选“全民参与共享”类,这些科普品牌也都在青少年科技教育“助力双减”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引导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品牌塑造,进一步激活了科普教育基地资源,扩增了其品牌科普活动影响力,激发了其做为社会主体的动力、活力。

  (四)联动服务

  科普活动直接面向群众,是检验科普阵地设施、队伍建设的试金石。市科协始终通过活动联动激发科普教育基地效能发挥。一是组织动员各基地在大型科普活动中发挥示范服务功能,在2022年全国科普日期间,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踊跃参与,再创佳绩。其中和平区青少年宫等18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获得2022年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科学大家话科普”等25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组织的活动被评为2022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被中国科协予以表扬。在今年的科技周活动中,市科协找准契合点,与麒麟软件-天津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信创科普教育馆的两家主体单位深入洽谈,在世界智能大会平台上,共同打造基于国产操作系统的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赛事已经大会组委会认证,计划在下一届大会上正式开赛。还与师大人工智能学院在本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合作开展科普竞答活动,活动基本覆盖大会各展位,基本实现世界智能大会科普全覆盖。二是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资源有机融入市科协其他重点工作,在市科协援疆援藏工作中,我们动员组织了天津科学技术馆、航天无人系统科普产业园、师大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国家海博馆、滨海科技馆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资源,以及师大物理学院科学体验馆、鸿远安全用电科普馆、天津科技工作者之家、武清科技馆等多家市级科普基地资源。一芳田农业科普产业园还在积极申报我市第二批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为新天钢联合特钢工业旅游区等多家企业类基地提供“科创中国”服务指导。

  (五)助力双减

  市科协依托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主体单位,统筹做好各级各类科普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助理双减。借助中国科协开展助力双减联合行动等契机,充分调动了我市各界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发挥了社会主体在科普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培育了科普人才队伍,涌现出一大批特色鲜明、效果出众、品牌化的科技教育服务项目和科普活动,如天津科学技术馆的“小小科普讲解员”、平津战役纪念馆的“平小津直播间”、航天神舟科技的“筑梦天宫”、航天神舟飞行器的“航天彩虹梦”等。以及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的“认识自然 感知历史”主题实践活动、节水科技馆的“流动节水馆”校园行等近30项“科创筑梦”青少年科学节活动。

  (六)交流互鉴

  一是鼓励区科协与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合作共建。市科协在全域科普绩效考核中,将区科技馆建设做为考核指标之一,逐年考核。部分区科协不具备单独建设区级科技场馆的条件,通过市科协,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宁河区等多个区都与辖区内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合作共建区级科技馆,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与区科协实现优势互补,承办区级科普活动,彰显其社会公益价值,探索赋能服务新路径。二是强化基地间横向联系市科协着力突出基地特点,跳出区域、系统划分的传统思维,把分散的科普教育资源看成一个有机整体,以“大主题”呼应“大科普”,推动打造赋能服务新品牌。一方面以区域会议形式开展经常性交流活动,发挥活动先导作用,推动相近空间、相似主题的基地开展科普协作,给具备优质科普展教条件的基地带来人流,给“小而美”的基地提供拓展工作领域范围的机会。今年科技周期间,在协和干细胞生命科技体验馆组织滨海高新区辖区内和临近市辖区的各级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普基地经验交流分享和实地观摩活动;本月,我们还以“赋能服务,助力双减”为主题,由津南区承办了津南区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对接活动,将津南区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向市内六区科协和市委党校等单位进行推介对接。一方面以全市大会形式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我们将在今年全国科普日期间,以“讲述科普教育基地品牌故事”为主题,组织“年度在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经验共享会”,活动将邀请全市37家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以及部分市级科普基地负责人,以及16个区科协分管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将开展全域科普品牌塑造与运营讲座,部分基地科普讲解员讲述本基地科普品牌故事,实地观摩“筑梦天宫”科普基地。如果效果良好,我们计划在明年春秋两季围绕不同主题打造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交流互鉴品牌活动。三是加强宣传推介。市科协始终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宣传推介工作做为服务重点。先后在天津日报、今晚报等多家市级主流媒体向全市宣传。在“在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群中,鼓励各基地发布活动信息和宣介信息,欢迎各基地进行线上交流。本月,市科协的智慧科协2.0正式上线,专门设置了“科普基地”版块,向全市发布科普教育基地地图和37家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宣介材料和活动动态。

  (七)人才培育

  市科协将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做为全域科普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服务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着力点。一是面向全市科普工作者,开展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价工作。天津科技馆、天津规划展览馆等多家科普教育基地已经将本专业职称评价做为人才培养主渠道,平津战役纪念馆馆长等多名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在本职称评审首次评审时获评正高级职称,今年他们将以科普专家身份进入本专业职称评委会专家库。二是每年评聘10名科普大使,目前,已有十余家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先后入选天津科普大使,在更广阔的科普平台上发挥各自的科普公益价值。

  (八)业务培训

  市科协将科普全员培训做为推进全域科普纵深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将各级各类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和讲解员在内的基层科普工作人员能力提升当做工作重点。在年初,我们精心梳理出8个全域科普系列培训课程,计划将其中的“学习贯彻《天津市关于进一步深化新时代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全域科普纵深发展”“全域科普“四全”品牌塑造和运营”““科普中国”两翼服务中心管理员使用操作”“科普信息员队伍建设和作用发挥”“如何撰写科普论文”“如何撰写科普活动案例”“图书资料系列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审”等7门课程向在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开放。

  (九)考核评估

  今年,市科协还将按照中国科协统一部署要求,依据中国科协制定的基地考核管理评估暂行办法,负责逐年收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自评估报告,对在津基地建设进行年度评价,评价结果将作为终期考核的依据。市科协还将负责本轮次在津基地的终期考核评估,考评结果及排序将作为基地终期考核和下一轮认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市科协将在继续做好赋能服务的基础上,依托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培训平台,不断提升在津基地的科普公共服务能力,让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为全域科普增加新的注脚,充分发挥促进城市发展、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魅力的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作出积极贡献。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1996-2017 津ICP备13004064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102000762号 
推荐浏览器:IE7.0,FIREFOX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