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空经济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11月7日上午,以“低空经济与产教城融合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十七期(2025年第8期)天开创新沙龙暨 2025 首届中欧低空产教城融合发展促进会,在天津科技工作者之家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由市科协、市科技局、市教委与欧盟中国城市发展委员会联合主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海外华人科技社团境内代表处集聚区(天津)、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园等单位承办,得到天开发展集团、市低空经济产业联盟、市高校校友会科技经济融合研究会等十余家单位鼎力支持,来自全市相关委办局、外国专家学者及产学研金服用等代表约160余人参加活动,共商务实合作大计,共探产业升级路径,为天津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天津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正局级)罗进飞同志在致辞中表示,天津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丰富的科教资源,已构建起低空经济全产业链生态。市科协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海内外人才来津创新创业提供优质服务,推动低空经济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欧盟中国城市发展委员会常务秘书长、欧洲技术转移联合会总裁亨利奇?龚特曼代表外籍嘉宾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天津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先行优势,期待与天津在技术研发、标准共建、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深层次合作,深入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主题报告环节,业界大咖轮番登台,带来前沿洞见。中国劳动学会会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明在《数智赋能低空经济“产教城融合”创新发展》报告中,结合天津发展实践,提出数字技术驱动下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的新路径。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教授以《低空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题,在系统梳理产业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助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欧盟中国城市发展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无人机联合会国际顾问罗宾?必顺聚焦《全球低空经济中的民用无人机》,分享了欧洲在无人机物流、安防监测等场景的应用经验,为天津拓展“低空 +”场景提供参考。德国柏林先锋航空创新有限公司董事长卡斯滕?霍尔泽则从《重塑飞机的第二生命--消防飞机改造与老役飞机减排》角度,分享了无人机技术应用与航空产业绿色升级的国际案例,为国内相关领域发展提供参考。
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正局级)罗进飞同志为亨利奇?龚特曼、罗宾?必顺、卡斯滕?霍尔泽、卓士远等4位中外专家颁发“天津海智工作大使”聘书,旨在进一步凝聚国际智力资源,拓宽天津海智引才渠道,吸引更多国际高端智力资源助力天津产业创新。
项目路演与圆桌论坛环节,务实合作氛围浓厚。天津产教城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静带来的《无人机产教城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项目,提出以无人机产业为纽带,打造“产业园区+职业教育+城市配套”的融合模式;星逻人工智能技术 (上海) 有限公司 CEO 陈观养分享的《无人机+机器人:AI 驱动的新能源运维新范式》,展示AI技术如何提升新能源场站巡检效率与安全性;杭州极目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北方省区总监闫晓林则围绕《农业无人机技术发展与应用》,阐述无人机在精准播种、病虫害防治等农业场景中的创新应用,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圆桌论坛以“低空经济对未来发展的影响”为核心议题,6位中外嘉宾展开热烈讨论。欧洲技术转移联合会总裁亨利奇?龚特曼强、常春藤创业联盟会长刘会波、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黄先开、大有蔚蓝(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晓梅、蓝天实验室空域管理研发应用中心副主任韩恒刚分别从加强国际合作、构建创业生态、加大人才培养、企业实践探索、空域管理技术等角度,为低空经济未来发展建言献策,形成 “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力的共识。
此次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了中外低空经济与 “产教城”融合领域的对话平台,更推动了前沿理念、先进技术与优质项目的落地对接。下一步,天津市科协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与国际机构、龙头企业、科研院校的合作,为天津打造低空经济创新高地与“产教城”融合示范城市提供更强支撑,助力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与高质量发展大局。?
作为天津市科协服务天开高教科创园高质量发展的品牌活动,天开创新沙龙已连续举办28期,先后聚焦新能源、集成电路、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成为跨学科交流、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此次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拓展了沙龙的国际影响力,为天津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