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科协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决策咨询 人才服务 创新服务 机关党建 预决算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  人才服务  >  最美科技工作者  >  天津市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
 
张佩兰——全力以赴 不负生命之托
2021-11-04 20:48:47   编辑:岳桐树

  张佩兰,中共党员,女,1966年3月出生,现任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A4病区主任,神经内科第三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南开大学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作为神经病学专家,从2012年至今,她一直致力于静脉溶栓技术的推广,带领着溶栓团队完成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11000余例,完成例数连续8年全国第一,世界单中心完成例数第一,静脉溶栓效果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张佩兰和她的团队已经成为国际上静脉溶栓的领航人,被誉为“挽救生命,与时间赛跑的最美医生”。

  成绩的背后,是张佩兰常年无休,每天14个小时以上的超时工作。她无私的付出,赢得社会和同行的高度认可,收到患者锦旗、表扬信无数,多次被媒体报道,并获“2017年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18年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天津市‘真情天津’年度人物”、“2019年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张佩兰带领溶栓团队申报课题《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成功应用及减少风险创新关键技术研究》还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一、敢担当,医学难题从容应对

  今年54岁的张佩兰早年毕业于河北省医科大学,2002年到美国田纳西大学医学院学习神经病学。在美留学期间,由于家人患脑梗常年卧床,她立志回国后一定要推广静脉溶栓技术。2006年,学成归来的张佩兰进入天津市环湖医院,她开始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各种关于静脉溶栓的资料,为推广静脉溶栓技术奠定基础。2012年下半年,在医院的支持下,张佩兰终于推行起静脉溶栓技术,但在当时,由于国内几乎没有任何可参考的案例,她只有慢慢摸索。静脉溶栓技术是国际上公认治疗脑梗最为有效的办法,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很高的风险,稍不注意,患者就会因大出血出现危险。面对压力,张佩兰总是把个人得失放在一边,为争取患者康复尽最大努力。

  最初,张佩兰仅仅按照国际及国内指南,对于发病在4.5小时以内的偏瘫失语等临床症状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结果发现许多患者在溶栓过程中发生栓子崩解、再栓塞、溶不开、溶栓后发生再闭塞,也有的患者发生颅内及各脏器出血,使静脉溶栓风险很大。为解决这一临床难题,张佩兰创新性的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实施个体化的静脉溶栓方案,使用抗栓加溶栓治疗,使静脉溶栓好转率提升到90%以上,继续加重的发生率降低到为1%,出血发生率仅为0.1%。

  在美国的急性卒中中心,40%-6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都能够得到溶栓治疗,而在我国同样的患者只有1%-2%的患者可以得到静脉溶栓治疗,比例如此之低,与很多原因有关——首先对于能否进行静脉溶栓的判断、静脉溶栓药物剂量的判断,都对医生自身的业务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其次由于静脉溶栓本身就具有高风险性,需要医生做出额外的付出;一旦溶栓过程出现意外,容易产生医患纠纷。

  危险系数高,医生就不救治了吗?为了攻克溶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张佩兰常年无休。脑梗死是突发疾病,很多患者都是在家人下班后才发现患者身体不适,还有半夜醒后时突然发作,被家人送到医院就医,这几个就医的高峰时间都是医护人员的就餐时间、下班时间以及休息时间,经常半夜被医院的电话叫醒前来抢救。静脉溶栓一点时间都不能耽误,溶栓时间越早越好,越早开通血管抢救回来的脑细胞就越多。张佩兰不仅在工作时间内攻克难题,在8小时以外更是随叫随到。

  在天津市环湖医院,会发现这样一群“跑楼梯”的医生,那是从神经内科A4病区进行溶栓治疗的第一天开始,张佩兰对科室全体医生的规定:凡是去急诊评估的医生都要自己从楼梯跑着去急诊评估患者,因为你不知道楼下几层是不是也要使用电梯,病人一分钟的等待意味着190万神经元不可逆的死亡,我们用双腿跑出来的神经元将使患者终生受益。

  通过不断的研究摸索,张佩兰采用阿司匹林预处理的方法,闯过了一个个难关,掌握了溶栓过程中各种意外的应对措施,她和她带领的团队终于成为了国际上静脉溶栓的领航人。

  二、把患者当家人,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

  通过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团队使绝大多数患者回归工作岗位、回归家庭和社会,挽救了大量偏瘫失语的患者,也挽救了无数个家庭。

  58岁的王先生在开车过程中突发脑梗死,病发时身体左侧突然无力,左手已经无法拿起任何东西。发病后4小时,家人将他送到了环湖医院就诊。入院后,张佩兰根据患者情况立即诊断其为脑梗死,在与家属沟通后立即进行了溶栓治疗。“身体感觉好些了吗?”张佩兰在查房时亲切的询问。“一天比一天好,今天握拳已经特别有力气了。”王先生红着眼圈说,“当时整个脑干都堵了,到了医院我没办任何手续,张主任直接给我溶栓,不然我这命可能都不保了。”经历了“重生”的王先生格外激动。

  2018年8月,医院急诊接诊了一名40多岁的先天聋哑人,她的丈夫是小儿麻痹症患者。急诊检查后考虑患者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只有2个小时,最有效的治疗办法是静脉溶栓,但患者的家庭非常困难,该如何选择?张佩兰赶到急诊后果断做了决定:“宁可冒着风险选择最有效的静脉溶栓,也不能放任患者瘫痪,出了一切问题都由科主任承担!”

  随着溶栓药物的输入,张佩兰带着医护团队和家属一起关注着患者的变化。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患者偏瘫的肢体慢慢开始移动了,半小时以后手脚可以抬起来了,溶栓结束一个小时,患者的肢体无力奇迹般地恢复了。后面经过精心治疗,患者不到一周就出院了,恢复了正常生活。

  这只是张佩兰带领的溶栓团队救治的无数患者中的其中两例。对每一位患者她都是亲力亲为,从评估、用药、治疗、监护,每一个步骤她都严谨以待,从不马虎。她说她可能不记得患者的名字,但是她一定记得每位患者的核磁片子。打开张佩兰的朋友圈,你看到最多的就是一位位患者的情况,最简单平实的言语,却记录了她一次次的“拯救”——如11月21日22:54“开始今天的第10例患者的静脉溶栓,男性,64岁,语言不清左肢无力2.5小时,既往高血压、胃溃疡、抽烟一天两盒,饮酒一天一瓶啤酒、一两白酒,他妈妈脑梗留有后遗症,其弟脑梗未留后遗症”;又如11月25日8:26“昨天7例静脉溶栓患者,今日都恢复了!”在掌握精湛医术的前提下,张佩兰更有着承担风险的责任和担当。

  “我把每个患者都当做自己的亲人来看待,这位患者溶栓会有风险,难道我就看着他将来只能瘫痪在床吗?难道就因为年岁较高,他就要失去康复的机会吗?我肯定会努力让他们再康复起来,我们曾经做过溶栓的最高年龄96岁,所以年龄并不是问题。”面对压力,张佩兰始终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为争取患者康复尽最大努力。

  张佩兰每天坚持早上班晚下班,不管是周末还是节假日,天天都能在科内看到她的身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是她一贯的工作作风,也是她人格魅力之所在。在医疗工作中,不管病人的地位高低、贫穷或富有,不管是生人或朋友,都会一视同仁、精心诊治。

  目前,环湖医院静脉溶栓的工作已在社会上引起良好的反响,在天津及周边省份享有盛誉,还有河北省大成及沧州市的病人都慕名前来救治。有时为了挽救重症患者的生命,她甚至会不分昼夜守在他们身边,亲自监测血压,观察生命体征,为患者仔细清理牙龈出血、呕吐物,清理尿液及粪便。经常一夜不睡守护患者,第二天还要正常工作,到夜晚才能下班回家休息,如果晚上仍有溶栓患者,还要继续从家里赶来参与患者抢救。一次意外,张佩兰尾骨摔伤,她忍着疼痛依然坚持工作,在她这样做的同时,年轻医生、护士们也紧随其后,时刻以患者的利益为先!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下,她有时身心也非常疲惫,可是一想到患者的偏瘫失语能够经她们治疗后很快恢复,重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她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为抢救患者,她参与每一例患者的溶栓前评估工作和溶栓后治疗方案,废寝忘食守护在患者床前,亲自监测血压,观察生命体征。

  三、广泛开展技术推广应用,让更多患者受益

  作为一名医学专家,张佩兰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担任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缺血性卒中溶栓技术”专家巡讲团秘书长,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致力于静脉溶栓技术的推广,启动了全国静脉溶栓中心远程会诊项目,为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网络会诊建立网络应用支持。张佩兰带领的静脉溶栓团队已承办国家卫健委脑防委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技术培训班22期,给予全国2000余名神经内科医师进行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规范化培训。与各位同道一起不忘初心、携手前行,为挽救更多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努力奋斗,让更多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受益。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1996-2017 津ICP备13004064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102000762号 
推荐浏览器:IE7.0,FIREFOX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