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科协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决策咨询 人才服务 创新服务 机关党建 预决算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  人才服务  >  最美科技工作者  >  天津市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
 
刘伟伟——矢志科研报国 让光学造福人类
2020-09-17 20:47:50   编辑:岳桐树

  刘伟伟,中共党员,男,1976年6月出生于江苏淮安,一直扎根在光电科学研究前沿与教学基层一线。现任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教授,并担任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光学学会副理事长等。他20年如一日,致力于大气污染光学探测前沿技术研究,掌握了世界唯一的多物态实时多组分大气污染远程探测技术,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他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在轨有害气体检测装置,应用于天宫一号、二号,为保障8人次航天员52天的在轨生活,提供了关键环境测试数据,做出了重要贡献。

  “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是刘伟伟的矢志追求。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载人航天工程、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多个;在SCI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引用5000多次,H因子38;授权发明专利17项。第一完成人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天津市专利奖金奖。曾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中青年科技人员光学奖”、全国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等荣誉。主要事迹如下:

  一、传承先辈爱国奉献精神,厚植矢志报国沃土

  爱国奉献的表率。刘伟伟出生在周总理的家乡江苏淮安,从小就受周总理爱国奉献精神的熏陶,然后他又进入南开大学求学。在南开大学工作后,又受以母国光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教育家爱国敬业、求实创新精神的激励,立志要传承好先辈的爱国奉献精神,做一名对国家有用的科技工作者。在国外留学期间,他经常访问一些年长的海外华人,了解他们在国外的奋斗经历,感受他们心系祖国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向他们宣传祖国建设成就,增强自豪感。他定期组织留学生开展交流活动,正确认识国内外发展大势,树立为建设强大祖国而努力的目标方向。特别是在SARS期间,国外媒体一直抹黑中国,他始终战斗在一线,组织留学生开展“唱国歌-坚信心”活动,凝聚起斗争力量。学业完成后他毅然选择了回国,成为就读大学里第一个毕业后回国的自费留学生。在他的感召下,该实验室之后的中国留学生,全部选择回国报效国家。

  矢志报国的表率。任职南开大学后,刘伟伟长期担任基层党支部书记。他创新党建模式,建立师生联合党小组,打通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通道,并以党小组为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的基本单元,深入开展爱党爱国系列教育,营造了“爱国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氛围。组织师生联合举办“致敬楷模追寻初心 勇敢使命科研报国”系列主题党课,带领师生党员共同学习黄大年、黄旭华、黄大发、母国光等楷模的典型事迹,与其他优秀科技工作者一起,结合自身经历,开展“科研工作者的时代责任”主题交流,深刻阐释了“祖国强大、个人幸福和中国梦的关系”。强化了理想信念,引导师生将“爱国之心”转化为“报国之行”。党支部荣获天津市研究生党建工作先进典型,刘伟伟获得南开大学共产党员标兵称号。

  二、勤勉敬业,攻坚克难,做顶天立地科研人

  勤勉敬业的表率。刘伟伟对待科研工作,从不盲目追热门,而是面向国家环境治理需求,20年如一日,从事大气污染光学探测前沿技术研究,经过艰辛探索,取得了另世人瞩目的科研成果。他利用激光在大气中远程产生高达> 10^14 瓦/厘米^2(相当于千万亿个太阳同时辐照到地面的光强)的超高光强,从而激发气体、气溶胶、粉尘、金属等各种形态污染物的荧光谱,实现多组分大气污染实时监测。这项科研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实现的关键在于公里距离外实现微米级别精度的激光操控,难度相当于在月球距离外利用激光操控地球上的一颗乒乓球。目前,这是全世界唯一多物态实时多组分大气污染远程探测技术,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被国际学者评价为“里程碑意义的科研成果”“关键技术进步”,成果入选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刘伟伟也因此被邀请在国际会议上做报告40多次。

  攻坚克难的表率。刘伟伟在承担国家载人航天工程项目研制在轨有害气体检测装置过程中,领导项目组不到2年的时间内,完成了普通人7、8年的科研任务。那时的刘伟伟始终坚守在第一线,他的工作时间不是996,而是711,全年无休无假,外加数不清的通宵达旦。为了实现一项测试任务,他一夜之间亲自驾车往返京津两次;为了保障项目按时完成,一再错过医生提出的住院治疗要求,直至飞行器成功发射的第二天才离开实验室住进医院。刘伟伟领导团队研制出的我国第一台在轨有害气体检测装置,应用于天宫一号、二号,解决了航天器舱内有害气体检测难题,圆满实现在轨有害气体测量,为载人事业提供更多科学数据。检测装置总计正常运行时间超过2600多天,下传超过200G测量数据,为保障8人次航天员共计52天的在轨工作生活,提供了关键环境测试数据,为保障航天员生命健康和顺利交会对接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这项技术在国际航天工程技术领域都是极具挑战性的,成果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以“天宫转正飞行,开始有害气体检测”为题进行广泛宣传报道。

  三、师生同行,严谨治学,传播科技之光

  严谨治学的表率。刘伟伟在科研工作中勤奋严谨,教学工作更是一丝不苟,他是学生们口中的“严师”,虽严而不冷,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他特别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经常与学生谈心,在交流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国内相关技术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和产业需求,甚至在关键技术和器件上“卡脖子”问题;通过言传身教,学生们加深了对世界前沿光电子技术的理解,促进了所学理论与实际运用的结合,促进学生们科研报国的努力方向。刘伟伟还担任天津市青联常委等职务,运用个人学术影响力,通过邀请国际知名科学家讲学、举办线上线下高水平学术会议,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不断拓展学术交流和科技实践新渠道,培养了大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他的学生多次获得天津市优秀博士论文、天津市研究生优秀党员标兵、天津市大学生创新特等奖、天津市发明与设计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科学普及的表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组织南开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光机所等十几家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老师同学,开展“国际光日科普月”系列线上活动,组织院士讲座、科普播客、知识图文展等活动40余场次,受众达数万人。带领学生参加世界智能大会,展示超快激光打标、飞秒激光成丝、佩珀尔幻象和玻璃球广角成像等科普项目,向观众展示了现代光学技术在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充分领略了光学之美。刘伟伟与天津美术学院老师联合开展“艺术与科技创造性结合”项目攻关,经过3个多月的辛勤努力,制作出《罩》《重生》《衡与恒》《辐射》等十余件以光为主要展现形式的艺术作品,举办“光造句-光与互动艺术展”,反响热烈。参观者纷纷发出了“目光里的惊奇,心里燃的热情;艺术与技术的交叠,追光者的执念”“那个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时代,你也该在等着我们吧”等赞许。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1996-2017 津ICP备13004064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102000762号 
推荐浏览器:IE7.0,FIREFOX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