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科协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决策咨询 人才服务 创新服务 机关党建 预决算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  人才服务  >  最美科技工作者  >  天津市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
 
贺维国——穿江越海无止境 从此天堑变通途
2022-07-15 18:52:51   编辑:岳桐树

  贺维国,男,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天津市隧道设计及安全评估企业重点实验室主任、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主持完成了数十项省部级或国家级重大工程的勘察设计与科学研究工作,工程先后数十次穿越珠江、湘江、赣江、汕头湾以及伶仃洋等江河湖海,为我国沿江(海)城市的均衡发展及水下隧道修建技术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贺维国先后荣获全国勘察设计行业建国70周年科技创新带头人、中华国际交流基金会杰出工程师青年奖、天津市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建筑结构行业杰出青年等称号,并当选中国科协十大代表。贺维国还荣获省部级以上专业技术奖项13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6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一、“隧”月同行、初心不改

  上世纪90年代初,“隧道”专业在国内还是比较罕见的新生事物,贺维国在西南交通大学选择了隧道专业进行学习。大学毕业后来到中铁隧道院,他25年如一日,先后主持完成了我国首座水下立交隧道、首座高烈度超大直径海底隧道、最大埋深海底隧道、最长地铁过海隧道、最大规模公铁合建沉管隧道以及世界最长内河沉管隧道、最大跨度地下洞库等一大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超级工程设计和研究工作;主持(参与)完成了国内50%以上的沉管隧道设计、咨询或研究工作;主持编写了我国首部沉管隧道技术标准。

  20多年里,淡泊名利的他拒绝了无数单位高薪高职聘请,始终坚守在中铁隧道院的工作岗位;无论项目在广州、汕头还是在长沙、大连,他不辞辛苦,带头前往项目一线工作;他刻苦钻研,从不懈怠,始终坚持工程师的执着,以工匠精神精心设计每一座隧道。一座座隧道宛如水下长龙,串联起了江两岸、海两边,在带来交通便捷的同时,保护了滕王阁、橘子洲的历史景观,保障了大海航道的通畅和城市环境的美好。

  二、知行合一、向“下”求索

  隧道工程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而水下隧道又是其中难度最大的一类。本世纪初,我国的水下隧道建设面临经验不足、基础资料匮乏、没有规范和标准可依等重重困难。为了确保工程安全,贺维国带领团队大力开展科研攻关工作,反复论证关键技术。2003年,广州仑头隧道开建,项目设计阶段一共召开了7次大型专家论证会、数十次中小型专家论证会,研究突破了移动干坞、格栅式地下连续墙、水下最终接头等多项关键技术,项目的成功大大增强了国内修建沉管隧道的信心。

  为了缓解八一大桥、南昌大桥的交通压力,南昌市政府计划修建穿越赣江的红谷隧道,但项目论证了很多年,始终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2013年开始,贺维国带领团队开展了内河中上游大流速、高水差复杂条件沉管隧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使得原本难有进展的项目得以快速推进,建成了国内首座内河中上游沉管隧道,红谷隧道也获得了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多年求索,成果丰硕,贺维国获得了授权国际专利4项、国家专利110项、软件著作权30余项,主持和参与起草国家、行业标准17部,编写出版著作1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他主持完成的《内河沉管隧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受邀在我国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上隆重展出。

  三、勠力合作,携手奋进

  作为隧道院负责人、学术带头人,在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上,贺维国从不停留在书本层面“纸上谈兵”,而是身先士卒,将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工作态度传递给团队每一个人。2015年至今,企业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总数近500项,超过之前建院30多年总和的2倍以上,同时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和各类专家人才。多年来,贺维国带领这支技术过硬、敢闯敢拼的队伍,潜下心来搞研究、做项目、寻突破。一个个隧道人勇立专业领域潮头,助力中国技术走向世界。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1996-2017 津ICP备13004064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102000762号 
推荐浏览器:IE7.0,FIREFOX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