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由天津市水利学会、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村委会联合主办的“小站稻灌排系统”研学活动在津南区小站稻会馆种植核心区成功举办。该活动旨在提升中小学生水利科普能力,营造知稻爱农、传承水文化的浓厚氛围。研学学员、学员家长共5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研学队伍走进小站稻会馆种植核心区,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沿着河流的脉络,揭开了一段“水变田、稻飘香”的神奇故事。学员们聚焦水利工程遗存九宣闸、东闸等,提前查找资料,抽签分组讲解。一组手持手绘的九宣闸结构图,讲解九宣闸作为小站稻灌排系统渠首,在取水、引水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拱形结构可减少水流冲击,保证工程百余年安全运行。另一组结合史料介绍东闸在小站稻灌排系统中节制灌溉和拒咸蓄淡的重要作用,另外,糯米灰浆在建造中的使用,保证工程百余年屹立不倒。学员们在研学互动过程中的一问一答清晰传递了水利设施的历史价值与作用。之后,大家走进稻田,观看稻田收割过程,触摸圆润饱满的稻粒,直观感受稻浪滚滚到颗粒归仓的过程,吮吸掌心中搓掉稻壳、乍见洁白米粒的稻香。学员们沿着田埂步行至稻田画观景台,从空中俯瞰稻田绵延至远方,细数滋润小站稻成长的“甜水沟”和“咸水沟”。现场弥漫着知稻爱农、深学深思水文化的浓厚氛围。
本次研学活动,市水利学会评选表彰了优秀“水利科普公益讲解能手”,同时颁发了社会实践时长证明,以此激励学员们继续努力做好知稻爱农、节水护水。天津小站稻灌排系统研学活动搭建了探索农业与水文化的桥梁,让学员们在实践中了解水利智慧与农耕知识。
(学会学术部 市水利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