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科协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决策咨询 人才服务 创新服务 机关党建 预决算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 : 科协发布系统  >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  媒体聚焦
 
今晚报:培育“互联网+制造业”新模式
——专访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江等专家,解读“新一代信息技术”
2018-09-25 10:07:00   编辑:

  本报讯 (记者江珊)201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是最炙手可热的关键词。“目前,工业4.0的概念大多用于制造业中,可以理解为把所有制造资源变得协同、共享,通过互联网,所有资源都被充分感知,然后资源分配进行高度的互联互通,从而产生智能化决策。”日前,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江在参与本报“创新天津大家谈”栏目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以前,产量较小的企业是不会购置高性能设备的,这是出于成本考虑,也是减少浪费的现实要求。而现在,当资源高度互联互通后,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承接外部订单或租赁设备,这就是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这种思维模式的改变就是工业4.0带来的最大变化。”

  2015年5月,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相关文件。日前,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制造2025大众读本》丛书全部出齐,沈江教授和南开大学徐曼副教授负责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分册的编写。记者对沈教授及该丛书责任编辑副编审魏海增进行了专访,对于中国制造2025中重点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进行深入了解。

  “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给工业化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是《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通过解读‘中国制造2025’,改变人们对于制造业‘傻大笨粗’的老印象、从事制造业‘低人一等’的观念,促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倾向于在制造行业中创新创业,就业乐业。”魏海增表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聚焦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等范畴,包含多个产业及核心技术在内的产业集群,与传统行业结合空间大,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带动作用将远远超出本行业的范畴。信息技术优势加强了异地协同制造,以数据驱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破解制造业空心化发展难题,是大国核心竞争力中的关键性产业领域,对于提升国家整体的综合实力竞争有重要作用。”沈江教授表示。

  目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制造业中的作用愈发重要,为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提供了有力支撑。“接下来,我们要全面推广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增强工业软件等信息技术服务基础能力,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培育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在线增值服务、分享制造等‘互联网+制造业’的新模式。”沈江教授表示。

  “制造业升级要靠技术、管理创新‘双轮驱动’,大规模、大范围的推动精益管理的创新与实践。放弃‘大而全’的工业体系,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经济发展从‘量’到‘质’的重大转变。”沈江教授表示。

(摘自:今晚报)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1996-2017 津ICP备13004064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102000762号 
推荐浏览器:IE7.0,FIREFOX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