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  学会党建  >  党员先锋
好教师与奋斗者——记天津医科大学优秀教师张利军
2019-05-14 14:43:48   编辑:侯建国

  已是岁末,结束期末考试的学生们轻松下来,天津医科大学校园里,甬道灯杆上那些图文并茂的宣传画吸引着他们的目光。“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这是天津医科大学为获得教学优秀奖教师的授奖词,配上获奖教师的醒目大照片,让这个寒冬洋溢着暖意。

  青年教师张利军副教授的名字和大幅照片也赫然在列。

  张利军,医学博士,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细胞迁移相关疾病的研究,并承担病理生理学、生理学、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泌尿系统、基础医学课程整合,肝脏疾病等必修课和系统整合式病案讨论课等选修课的教学任务。作为基础医学院教学督导组的后备成员、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泌尿系统课程负责人,他把慕课、PBL教学方法等引入整合课程。

  张利军共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9篇,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6篇。2018年12月,他获得天津医科大学教学优秀奖。

  求学路上的有心人

  “乘风直上彩云端,信步闲游寰宇间。

  日月星辰任我览,竟把银河作小川。”

  张利军创作的这首题为《云游寰宇》的小诗豪迈雄壮,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

  从教12年的张利军仍保持着农家子弟的淳朴本色。他老家在河南郑州荥阳市农村,初中、高中都在郑州度过。少年时代,张利军的记忆力较强,小学时获得过全县知识竞赛第一名;初中时参加了一个植物学知识竞赛,获得三等奖;在1993年全省举办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知识竞赛中他又获得全省二等奖。上高中后,他一度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高二会考时的历史成绩在全校理科生中排名第一。尽管有老师劝他转学文科,但他似乎更痴迷于理科,因学习理科不仅需要记忆力,还能培养理解力和思辨力。他的理科学习能力同样突出,高中时,他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河南省竞赛二等奖。

  张利军的第一理想是当老师,第二理想是当医生,1998年高考时本想报考师范院校的他,最后填报了医学类专业,并被新乡医学院录取。说起走上学医的道路,张利军为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上初中时,张利军得了皮肤病,被相距20多里的一位民间医生给治愈了。这让他感受到医学的神奇——能为更多患者解除痛苦,造福人间,也能让自己的亲人获得及时救治。医生是一个很神圣也很有成就感的职业,特别是在边远农村,医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读了医学院,博士毕业后又留在天津医科大学当老师的张利军说,自己的选择把两个人生理想都兼顾了。他把学习医学、从事医学教育工作看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医学使他了解生命、感悟生命,对生命的本质有了独特的认识。

  学无止境。张利军在勤奋求学路上对此体会深刻。不断学习,不断深造,让他获益匪浅。2003年从新乡医学院本科毕业,又考入武汉大学继续攻读医学硕士;2006年硕士毕业后到天津医科大学任教;工作后,张利军深感自己专业知识不足,于2008年继续攻读了天津医科大学的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基础医学部任教。

  2015年,他作为青年骨干教师被学校和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到美国哈佛大学布里根妇女医院心血管研究中心实验室做博士后,研修一年。这是一所出过150多位诺贝尔奖科学家的世界名校,拥有全球顶尖的实验室。他非常珍惜这个机会,恨不能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学习和实验中,不仅学习医学实验知识,也学习先进的科研管理机制,包括论文发表、经费使用等多个方面。他还专门去旁听哈佛大学病理生理学的本科课程,看看人家怎样进行基础医学的课堂教学。这些有益的经验,对他后来的教学和科研帮助很大。

  

  学会心灵沟通的艺术

  大学生正处在思想最活跃、精神追求也易于迷茫的阶段,作为老师,不仅仅要教书育人,还要主动和他们交朋友,平等沟通,言传身教,当好他们的人生引路人。

  怎样去和当代学生交往?在课堂教学之外情感的交流、信念的树立、思想的碰撞、灵魂的唤醒与感化至关重要。张利军是位合格的好老师,也是学生们的心理医生。他因人施教,善于找到每个学生内心最深层的精神支撑点,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他和学生做知心朋友,和他们谈心交心,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他积极和学生接触,摸清他们的思想脉搏,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在病例讨论课上,他发现有个学生和平时的积极表现不一样了,一段时间以来不爱上课,上了课也不认真听。一次,那个学生来交作业的时候,张利军问了一下情况,原来他上课没法集中精力的原因是最近迷上了写作,上课时突然蹦出一个想法,思路就跑了,不能自控。张利军就帮他想办法,比如可以把随时出现的灵感简单记下来,再继续听课,下课后再去完善它。这样,既不会丢了那些灵感,也能保证听课效率。

  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基础工作。受社会大环境影响,他们对就业往往比较迷茫。怎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张利军观察着,思考着,也行动着。他带学生提前进实验室参观,接触教学科研,熟悉教学怎么开始、怎么试讲、怎么阅卷,并在第一年按照这个模式开了一个教学实验提高班。还记得,班上有一个“学霸”就先入为主地认为这些课程对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没用,他们毕业后不上临床,也不做科研,能有什么用?这也是很多学生对专业的误解。张利军就从这种苗头入手,循循善诱,纠偏引导:“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将来大概率会从事教学科研,很少有机会到临床,但是,你要做的是医学院校的教师,培养的是未来的临床医生,就要有足够的临床知识和经验。”

  思想通了,就能看得更远。张利军的课堂上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转变让他很有成就感。他说,这就像雅斯贝尔斯说过的一句话——“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因为认真,就闪烁出了光芒

  基础医学,是基础的基础。张利军讲授的基础医学课程,有着文科的外衣,理科的灵魂,是文理相通的学问,知识点多,知识面丰富,有很多的关联学科和分支。“基础知识打不好,想当一名好医生就是妄想。”这是张利军常对学生们讲的观点。

  医学生很辛苦,要先后学习40多门课程。临床医学本科毕业需要5年,4年理论学习,最后1年实习。这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对老师同样严格,不能稍有懈怠。

  张利军对读硕士时参与的一个教学实验课印象深刻。认真备课、预做、反复做家兔和小白鼠的解剖,先后解剖了20只兔子,不断重复,积累了足够的经验,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对不断遇到的问题做出相应解答。这是一名合格教师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因为认真二字,就闪烁出了光芒。12年的教学生涯,张利军凭着这种执着精神赢得了学生们的信赖和称赞。

  张利军上的实验课,常常是三节课连成的一堂大课,一次约两个半小时。张利军先讲半小时理论知识,然后指导学生们做动物实验,学生遇到了突发问题,他要一一解答。这样上课既考验老师的技术功底,也考验理论功底是否深厚。

  张利军的授课对象包括五年制各专业、七年制、5+3一体化学生和留学生。他不仅给大学本科生上课,也教过新高职和夜大的课,还为乡镇在职医生上培训课,每一类课程的侧重点和深度都不一样,每次课都不能含糊,都要当一门新课来上,要重新备课。现成的教材往往是滞后的,张利军既要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也要把新进展、新成果随时补充进去,在备课中有所侧重。除了科研任务,他每年授课都保持在200多个学时。张利军的理论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接受度比较高,很受学生欢迎,一门课往往要讲好几轮。

  2013年,张利军获得天津市高校首批“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科研·求索·奋斗者

  除教学以外,张利军主要研究方向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他的硕士论文,做的是癌细胞迁移机制的研究。读博时,他开始研究肺炎衣原体感染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比如,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血管平滑肌细胞为什么会迁移?怎样迁移?是怎样的一种机制让它发生了迁移?

  科研,靠数据验证,靠成果说话。而科研成果的体现,是发表论文。张利军把科研比作在夜海上航行,只有孜孜以求的探索,才有希望找到未知的远方那微弱的光芒。期间可能会经历一次次的失败,不断分析原因,找出症结,不断修改和完善你的设计,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这非常辛苦,也非常残酷,要有坚强的意志,才能被大浪淘沙留下来。

  科研,需要大胆想象,更需要科学验证。科研中的难题之一就是可重复性。在很多因素制约下,真正成功的,不过三成,只有理想的旗帜,可以支撑你朝向既定目标不懈行走。

  科研,需要团队合作,聚合力很重要,这就要求科研人员还要善于交流,和伙伴产生思想碰撞。有时苦思良久不得方法,别的专家一句话就令你茅塞顿开,产生新的想法。因此,一个成熟的课题组,需要至少三、四个研究方向同时开展。

  张利军默默坚守着,辛勤地追求着,立志做科研路上的奋斗者。读博士时,很多实验都对时间有要求,需要几个小时观察一次结果,实验者就必须一直守着,不能睡觉。要完成实验,需要足够强的毅力、动力和兴趣,和足够强大的内心。博士毕业那年,张利军的孩子刚10个月,而他在试验攻关阶段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早出晚归,牺牲了很多和家人团聚的时间。

  从事科学研究以来,他共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9篇,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6篇。

  2007年,在导师指导下,他在《欧洲药理学杂志》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英文学术论文——《苦参碱对HeLa细胞粘附和迁移的影响》。这年,他29岁。

  2011年、2012年,他作为第一作者,又连续在《微生物学杂志》发表了《黄连素抑制肺炎衣原体感染诱导的HEp-2细胞侵袭》、《肺炎衣原体感染通过IQGAP1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粘附和迁移》两篇英文论文。2013年,他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感染和免疫杂志》发表题为《肺炎衣原体感染通过TLR2相关信号通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学术论文;2017年在《国际医学微生物学杂志》发表《肺炎衣原体感染通过IQGAP1相关信号通路促进内皮细胞血管新生》。2018年,他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研究通讯杂志》发表了论文《肺炎衣原体感染经由VE-钙粘素酪氨酸磷酸化通过增加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促进单核细胞跨内皮迁移》。

  他发表的学术论文获得过多个奖项。2010年、2011年连续两届获得天津市生理科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12年获得天津(北方)国际心脏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

  张利军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早在整合课程创立之初,他就担任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泌尿系统》课程的教学秘书,积极参与课程的学时安排、学科协调、教材编写等多个环节的工作。他还配合学校考试方法改革的要求,同课程组的教师一起建立课程的网络试题库,全部专业实行机考,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他主持《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泌尿系统》(第三版)的编写工作;参编《机能学实验》、《病理生理学实验》等教材。他在2010年、2011年、2012年连续三届获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优秀奖;2012年获天津医科大学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和天津市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理科组)二等奖。他主持并完成天津医科大学教改课题1项,基础医学院教改课题4项,在研天津医科大学教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天津医科大学青年基金1项。

  

  职责所在,使命所系

  天津市生理科学会是个成立于1954年的老学会。现有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武警医学院、南开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等8个团体会员。以举办国内外学术活动,开展科技交流、推动和繁荣天津市生理科学事业发展为宗旨,促进天津市生理学的科研、教学水平的提高。生理科学会现任理事长为天津医科大学徐哲龙教授,党支部书记兼副理事长为南开大学刘燕强教授,另一副理事长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王敏教授,秘书长为天津医科大学刘志强教授。

  张利军是2004年5月在武汉大学读硕士期间入党的,现在是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党支部的纪律检查委员。2017年10月,天津市生理科学会换届,张利军又被选为天津市生理科学会理事和学会党支部组织委员。他认为,党务工作是相通的,要求也是一致的,组织工作和纪检工作可以结合起来。

  天津市生理科学会的党员会员有教师,有普通学生,也有研究生。他们分散在不同单位和部门,都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各有本职工作,也有所属支部,只有学会开年会或有大的学术活动,才会召集到一起。为落实上级要求,在学会支部书记的领导下,积极推进实施党建强会计划,张利军在工作中尝试以“业务加党建”的工作模式,把党的活动与学术会议结合起来,每次活动既与科研工作紧密相关,又能有实在的党建内容,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改变了学会的松散局面,突出了党建的成效,增加了会员的学习主动性。

  张利军坚定理想信念,在工作岗位和学会的工作中发挥着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2018年6月27日第十一届天津青年科技论坛系列活动后,天津市生理科学会党支部及时组织进行了集中学习。作为支部组织委员的张利军精心挑选了一些既有很强的时代感,又与会员们密切相关的内容贯串于中。这次集中学习的效果很好,广大党员会员对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心得做了交流探讨,并表示将党建工作和业务结合的模式符合学会支部的实际情况,且能积极有效调动党员会员党建工作积极性,提升效率,希望能在以后工作中继续保持。

  利用节假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也是一种好形式。2018年10月,张利军策划了天津市生理科学会到狼牙山五壮士牺牲地参观学习的主题党日活动。狼牙山五壮士这个家喻户晓的动人故事,不知感动了多少中华儿女。学会的全体党员同志在狼牙山五壮士雕像前,面对鲜红的党旗进行新党员入党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仪式,并合影留念。接着参观了狼牙山脚下的五壮士陈列馆,党员们重温了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英雄业绩和悲壮历史,并组织了座谈讨论。大家认识到,科研中也需要这种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精神。这对他们的工作和学习,都是一种振奋、激励和教育。

  张利军同时担任着天津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党支部的纪律检查委员,他积极为每周进行的政治理论学习寻找学习材料,及时协助支部书记整理学习总结,做好支部工作计划;协助支部书记组织党员和教职工积极参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上好党课。他提出要明道、信道,感悟真理,联系实际,力求用经典解疑释惑;他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整个课堂教学中,把对专业课的学习和对社会、人生的感悟融合在一起;他在基础班学生中开展“什么是教育”、“教师在教育中的角色”、“我为什么选择医学”等主题讨论课;他结合病理生理学的课程特点,积极参与和大力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2018年,病理生理学党支部被评为天津医科大学“维护核心、铸就忠诚、担当作为、抓实支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红旗党组织,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张利军多年来在党建工作中的默默耕耘。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1996-2017 津ICP备13004064号-1

推荐浏览器:IE7.0,FIREFOX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