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科协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决策咨询 人才服务 创新服务 机关党建 预决算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  专题回顾  >  天津市全域科普典型案例事例  >  全媒体传播
 
天津科学技术馆——开学第一课院士来上课
2021-02-09 13:28:00   编辑:康昕宇

  亮点导读:

  天津市科协联合市教委,开展千校百万学生创新力行动,邀请院士为青少年讲授开学第一课,通过天津市教委信息化教学平台,向全市近百万青少年同步直播,实现了中小学青少年全域科普广覆盖。特别是疫情期间,院士来上课加大了开讲密度,也把课堂从学校教室搬到了网上,全域科普让科普的阳光沐浴到每一位青少年学子,各方面好评如潮。

  、背景

  2019年4月,天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全域科普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市科协和市教委组织领导下,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以全域科普为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开发了《院士来上课》活动。

  、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开拓思路创新方法推进青少年全域科普新品牌

  2019年9月9日科普日期间,由天津市科协、天津市教委主办的《院士来上课》天津市千校百万学生创新力行动,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以《迎接第一个100年,中国的深空探测》为主题,为天津市青少年开展科普讲座。讲座釆用直播及网络课程的形式,全市在校中小学生收看,激发了天津市100余万师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追求,吸引了14家主流媒体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天津市科协立即启动疫情防控应急科普宣传,并设立防疫科普专项,部署面向青少年的网上防疫科普教育。经认真策划,由天津市教委、天津市科协主办,天津科学技术馆、天津市青少年科技中心、天津市教科院电教馆等单位承办的《院士来上课》于2020年2月10日上线,全市超过80%的中小学学校组织学生收看了由张伯礼在武汉在线讲授的科学防疫第一课。

  欧阳自远院士来上课

  (二)深挖内涵打造精品彰显青少年全域科普特色

  1.联动协同,打造全域科普试点城市。这一活动广泛动员各级科协、教委、科普机构联动协同配合,全面落实天津市全域科普工作。活动由天津市科协、天津市教委主办, 市教委中小学处、天津科学技术馆天津市青少年科技中心、天津市电教馆、河西区科协、 河西区教育局等单位承办,平山道小学、北京科技报社等单位协办。各机构积极响应,上下联动、协同配合,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组织力度,提高了活动的渗透力和有效性,推动了全域科普工作的深入开展。

  2.创新教育模式,实现科普全域覆盖。每一次《院士来上课》都通过天津市教委的同步教学平台和移动直播平台实时向全市千校百万师生直播。同时,授课课程通过天津电视台导视、科教频道、天津广电网络数字电视109、150频道和天津IPTV 711、712 频道随课程滚动播放。科普天津云则持续为中小学生提供权威学习资源,并作为天津市 校际网络同步教学平台精品课程永久保存,长期播出公开课视频,惠及天津市中小学生500余万人次,扎扎实实开展了青少年全域科普实践探索。

  3.高度重视,创新思路,在疫情期间积极开展特色科普。市科协党组和科技馆党委高度重视青少年疫情期间的科普工作,在2019年成功举办《院士来上课》青少年全 域科普重点活动的基础上,果断决定联合市教委继续开展这项重点活动,一方面向青少年普及防疫科普知识,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另一方面让院士专家与青少年面对面,激发青少年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4.立足实际,主动作为,将广大青少年的科普需求放首位。为了让这次的课程真正为青少年提供指导和帮助,工作组向青少年和一线科技辅导员发放调查问卷开展调研工作,充分了解师生及家长关注的问题和实际需求,最终确定了主讲嘉宾及课程内容。

  5.提高站位,克服困难,全力打造青少年科技教育精品资源。为提高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水平,该活动定位在院士级别专家。在疫情期间,活动推进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面对困难,工作组积极应对,提高站位,想方设法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为了让《院士来上课》课程更具有权威性,我们邀请到了张伯礼、李兰娟、陆林、刘嘉麒 院士参与进来,讲授防疫第一课。

  6.结合校本课程,创作特色科学课程。专业科学内容往往晦涩难懂,工作组及时创新工作方式,邀请长期奋斗在教学一线的生物教师配合撰写脚本,构建知识体系、绘制树状思维发散图,将院士、专家讲授的科普内容按章节划分,并规划好每个章节与课本对应的知识点,共同创作出科学知识与校本课程相互结合的特色科学课程范本。

  例如在第二课中,在回答“病毒是怎么让人生病的”这个问题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教授,南开大学药学院郭宇副教授和天津医科大学张欣教授先是详细讲解了病毒侵染细胞的过程,接着知识开始延伸:有些病毒在与人类的斗争中,变得更狡猾,不急于利用细胞内的机器进行自我组装,而是借居在人体内,条件成熟时才开始繁衍。学生们循序渐进地认识病毒性传染病,“院士来上课”的知识架构越来越贴近一堂真正的学 校课程。

  7.创新呈现方式,提高课程趣味性。疫情期间,中小学生长期居家学习,更需要 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的课程。工作组在课程创作过程中,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心理需求,制作了大量动画素材补充专家讲解内容,使视频更加丰富有趣,更具可看性。 同时,还借助数字化手段,创作数字课程H5,以动漫长图的形式提前预热课程的知识点和亮点。

  8.邀请知名专家,传播科学精神。传播知识的同时,更注重科学精神的弘扬,通过 一位位院士在科学探索中的亲身经历,让青少年崇尚科学,立志科学,树立为国为民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责任和担当意识,传承科学家的爱国奋斗的情怀,用爱国信仰汇聚奋斗力量,用爱国责任激发奋斗热情。“时代在进步,祖国在变化,希望大家好好学习,锻造不断创新的勇气,作出造福人类的贡献。”李兰娟院士把对青少年的殷殷关怀注入到了授课过程中。课后有同学表示:“人类与病毒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每一代人都为了打赢这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努力。我们青年一代应该继承前辈们的意志,为人类与病毒的抗争付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9.加强深度宣传,传播社会正能量。《院士来上课》吸引了中国科协及各地科协、 媒体广泛关注,人民网、中国科技网、搜狐网、北方网等多家网络媒体,科技报、天津日报、 天津教育报、《科技生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等报刊杂志,科学加、天津市科协、 科普天津云、天津科技馆等多家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了宣传报道,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学生收看李兰娟院士远程授课

  、经验启示

  《院士来上课》活动基本实现了天津市1300多所中小学在校青少年全覆盖。课程结合疫情发展最新情况,将科普知识融入中小学生课堂知识体系,让同学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还帮助广大青少年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坚定信念,养成用科学思维思考问题 的好习惯。

  《院士来上课》的成功表明,这一工作选对了渴望疫情防控知识的科普对象,精确在开学和疫情防控这一时机,聚焦防疫科普这一内容,找对了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院士专家,提供了青少年最解渴的疫情防控相关科普粮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科普效益, 达到了教育管理机关、科普活动组织者、学校、家长、学生和专家各方的满意,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

  《院士来上课》也体现了科普工作“受众中心、价值导向”理念。一是受众驱动。 青少年是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点目标人群,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知识水平和科学思维能力,能引导学生家长、学校教师等周边人群一起学习,从而带动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提升;二是需求挖掘。疫情期间停课不能停学,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亟待关注,我们抓住新冠疫情期间在传染病领域开展生物和环保科普教育的有利窗口,发放调查问卷,充分了解受众实际需求,为教学内容准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产品增值。调动教委、学校、科协、 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专家多方力量,通力合作完善教学设计。院士亲自授课提升了课程含金量,媒体宣传扩大了社会影响力。“院士来上课”这一科普创新模式,能够为我们面向农民、城镇居民、领导干部等人群,在学校、工厂、企业、军营等场景开展科普活动创新提供参考借鉴。

  (责任编辑:刘睿靖)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1996-2017 津ICP备13004064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102000762号 
推荐浏览器:IE7.0,FIREFOX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