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科协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决策咨询 人才服务 创新服务 机关党建 预决算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  专题回顾  >  天津市全域科普典型案例事例  >  全媒体传播
 
天津市气象局天津市气象学会——运用“互联网+科普”思维 拓展气象科普宣传新途径
2021-02-20 10:36:25   编辑:康昕宇

  一、背景

  气象科普是科学普及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提升民众对气象知识的掌握和自身防灾减 灾能力等多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 提高公众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天津市气象局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运用“互联网 +科普”思维,开启气象科普“云端”模式,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线上”防灾减灾科普活动, 包括“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等品牌活动。本 文以2020年“5.12”防灾减灾日活动为例,介绍如何运用新思维,新途径,让公众足 不出户体验气象科技、掌握气象防灾减灾常识,进一步提升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认知度。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精心策划,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拟定了《“5.12”防灾减灾日气象科普宣传活动方案》。该《方案》不仅将各项活 动的责任落实到人,还针对每一项活动制定了周密的实施方案,确保了各项活动的按时、 有序开展。各相关单位积极配合,分工明确,全力保障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丰富活动内容,激发公众参与热情

  1.开展科普基地“云体验”及气象灾害线上模拟演练活动。

  充分发挥天津气象科普基地科学展览的积极作用,开展“云游气象科普馆”和气象 灾害线上模拟演练活动,将实体气象科普馆和VR气象灾害逃生模拟系统以视频的方式 发布至线上平台。视频在5月12日通过“天津气象科普”微信公众号进行首发,一经 发布即获得良好效果,被“天津科普说”“网信河西” “宝垠科协”等公众号转载。本 次活动不仅提升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普及,而且有助于提升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 应对灾害能力。

  2.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微课程活动。

  联合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和春蕾苗苗义工文旅事业发展部,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微课程 活动。结合今年防灾减灾日主题,邀请十佳科普讲解员录制《防灾减灾气象先行》《户 外旅游防雷击》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微课程,并发布至“天津气象科普”微信公众号,一 经推出就受到了广泛关注,被“天津科普说” “科普惠” “宝土氐科协”“网信北辰”“春 蕾志愿服务队”等多家公众号转载,切实扩大了气象科普宣传覆盖面。

  3.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线上答题活动。

  联合天津海事局,主办防灾减灾日线上知识有奖答题活动。由灾害防御中心、环境 中心、气候中心、人影中心、探测中心等单位分别提供活动试题,包括选择和判断两种 类型。活动期间,通过“天津气象科普”微信公众号呼吁网友参加答题,活动结束后对 答题正确率高的参赛者进行奖励,进一步增强了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

  4.开展线上云直播体验活动。

  “5.12”防灾减灾日当天,市应急管理局和市气象局,分别在天津市自然博物馆、 市局科普馆开展了两场线上云直播体验活动,通过官方微博向公众进行了 45分钟的直播,让市民通过网络了解地震知识和气象灾害风险。录制并制作活动主要场景短视频,在“天 津预警发布”抖音号发布。通过本次直播活动,既向公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宣传防灾 减灾日,也为今后开展线上互动类活动积累了经验。

  天津市气象局科普馆云直播现场

  5.制作发布气象防灾减灾微视频。

  与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合作,结合今年防灾减灾日主题,制作了以“暴雨”及“雷电” 为主题的时长15秒的防灾避险微视频。微视频于5月15日在“天津气象科普”微信公 众号发布,视频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倡导大家共同学习气象灾害应急避险知识,培养躲避 灾害意识,增强防灾意识,掌握避险技能。

  (三)拓展网上空间,线上科普宣传常态化

  除结合重要节日开展线上科普活动以外,市气象局还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平台、多 层次内容进行常态化科普宣传工作,使公众在足不出门的情况下了解、学习、掌握气象 科技知识。

  1.利用“天津气象科普”公众号和“天津气象” APP普及气象知识。

  每年在“天津气象科普”微信公众平台发布80余期气象科普信息,内容涉及气象 知识科普、节气养生、气象法律等,受众上千余人。每周定期更新“天津气象” APP内容, 涵盖专家解读、气象科普常识(包括气象美图、节气养生、天文地理、气象百科和识图 防灾)、生活气象指数解读、紫外线等气象风险及防御措施等多种气象信息。全年发布 气象科普文章300余篇。

  2.利用“天津公众气象服务网”和“中国天气网-天津站”发布气象预报、传播 气象知识。

  为公众及时、准确获取天气状况,每日早上在“天津公众气象服务网”和“中国天气网- 天津站”发布近两日的详细天气状况,不定期编发气象科普知识。截至目前,完成公众 网资讯共800余篇、天气网资讯和图集共400余篇。

  天津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采访、报道

  3.通过其他途径开展科普宣传。

  除上述途径外,日常还通过“天津气象”官方微博、“天津预警”头条号、抖音号制作发布各类与天气和预警相关的科普小知识,制作长图片、海报、短视频等融媒体科 普产品供市民阅读,极大地丰富了公众获取气象知识的途径,提升了科普宣传的影响力。

  三、经验启示

  一是实现了由“一刀切”式推送到“点餐”式服务的转变。“互联网+科普”借力 新媒体各自优势,通过微博、微信、微视、抖音等新媒体满足不同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增强了气象科普宣传的针对性。

  二是使科普宣传工作从以往动作重复的“齐唱”转变为各有侧重的“合唱”。增添 了气象科普宣传活动的趣味性,激发了公众的参与热情,增强了与受众的互动性。

  三是科普宣传产生“放大效应”。将气象科普宣传丰富为线上线下互动发展,相互 融合,形成合力,提升了科普宣传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徐晓斐)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1996-2017 津ICP备13004064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102000762号 
推荐浏览器:IE7.0,FIREFOX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