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导读:
天津市北辰区科学技术协会按照市科协关于“大力推进全域科普,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要求,积极开展探索,创新管理和服务模式,通过多媒体平台融合传播,呈现平台化、数据化、共享性、互动性的多媒体时代 特征,实现全域科普宣传工作线上与线下互动、实体与虚拟结合的良好局面,稳步推进全域科普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背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普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当前,党和国家高 度重视科技创新,把科学普及摆到了重要位置,对新时期科普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今,传统的科普宣传载体己不能完全满足公众日益提升的科学普及需求。面对新形势,科普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思路,推动各种媒体平台相互结合,创新科普知识传播方式, 大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确保全区全域科普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区科协坚持党委领导、 区域为主、条块结合,加强统筹谋划、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建立全领域行动、全地域 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全域科普工作体系。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激发传统媒体活力,提升科普效能
一是电视开机,全域科普进万家。为在全区范围内推动全域科普理念深入寻常百姓 之家,提升公民科学意识,结合疫情防控形势,以全域科普为主要内容制作宣传画面, 向我区移动、联通、电信15万电视用户,开展电视开机弹屏宣传,扩大全域科普宣传 覆盖面,让“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全域科普理念 照亮千万家。
二是宣传彩铃,精准推送重点人群。在科技周期间,我们以《科技工作者之歌》为 主旋律、全域科普成果展示画面为主要内容,编辑制作“全域科普 北辰在行动”科普 宣传彩铃,向全区2万余名青少年、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城镇劳动者和农民等4个群体 进行定向推送,扩大全域科普的知晓率和影响力,让科普之声随着移动通讯在全区广泛 传播,使电话接听等待时间成为科普时间,视频彩铃传递指尖科普。
三是推动“科普中国”落地应用。为弘扬科学精神,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 生活方式,扩大科普的社会覆盖面、影响面,在北辰电视台开播《科普节目》栏目,节 目内容丰富,以“科普中国”上的权威视频内容为基础,涉及天文、地理、医学、养生 保健、食品安全等,精辟解读科普知识,让居民在家中就能潜移默化地接受科普熏陶、 陶冶科学情操、启迪科学思维。
(二)创新科普传播方式,打造宣传矩阵
一是大小喇叭同频共振说科普。以大力推进全域科普、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为主要内 容,精心制作全域科普宣传音频,通过125个社区小喇叭、47个农村大喇叭进行循环播 放,倡导人人都是科普的受益者、人人都是科普的参与者,让全域科普深入人心,营造 浓厚科普氛围。
二是科普大屏零距离服务群众。充分利用北辰公众科普屏,及时发布最新科普资讯、 科普视频、健康养生、安全应急等知识。按照播放计划,每天12小时滚动播放与生活 息息相关的科技信息、科普宣传视频,全年播放时长不少于1000小时,为社区居民和 学生汲取科技知识开辟了新渠道、新平台。
科普大屏滚动宣传
(三)发挥新媒体优势,增强科普吸引力
一是两微一端弘扬科学精神。在信息化时代,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深受大众喜爱, 是受众多、传播快、互动性强的载体。区科协积极与区融媒体中心沟通协调,在区级两 微一端开设《北辰微科普》《科普说》《点亮新科技》三个科普栏目,定期发布最新的 科普资讯。另外,在北辰区科协微信公众号,下设“科普知识”“科技志愿者” “科普 中国”三个板块,发布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普知识,循序渐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 科学理念,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是抖音平台唱响科技志愿服务主旋律。“科普星期六”抖音平台以高效性、可靠 性、互动性为基础,以现代技术为手段,及时宣传区科协举办的志愿服务活动,从视觉、 听觉等多方面唤起人们的兴趣,将本区组织的各类科普活动、科学知识、优质科普资源 与公众共享,不断提升科普宣传效益和科协组织服务能力。
三、经验启示
科学普及是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活动,需要传播平台和传播工具提高其效果。科普工作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社会的多种传播渠道和信息传播媒体,不失时机地广泛渗透 到各种社会活动之中,才能形成大规模、有生机、社会化的大科普效应。一是把握宣传 载体的转变。近年来,科普宣传载体已由过去的图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逐步向 互联网过渡,信息化网络时代,科普多媒体平台建设不仅需要新媒介新手段,更需要各 种媒体的有效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把握宣传模式的转变。随着网络日益发达, 科普宣传已经逐步由“单向输出”向“双向交互”进行转变,网络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是宣传员,把握了这一特点,才能更好服务群众,发挥科普宣传效能。三是把握 民众需求的转变。对接群众日益提升的科学素养需求,只有逐步改进科普宣传选材,推出高低合理搭配、深浅逐步递进的科普宣传内容,主动适应民众实际需求,使科学传播变得更加高效、方便、快捷、精准,让民众更容易接受并认同,才能促进全域科普工作质量全面提升。
(责任编辑:侯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