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科协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决策咨询 人才服务 创新服务 机关党建 预决算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  专题回顾  >  天津市全域科普典型案例事例  >  全领域行动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研究所
——发挥科研成果优势 助力垃圾分类科普
2021-02-19 15:29:00   编辑:岳桐树

  、背景

  垃圾分类是关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紧密围绕农村生态环境科研工作,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科学技术优势,加强科研成果助力科普工作,创新多种形式传播科学知识,面向不同知识层次的科普受众开展垃圾分类的科普教育工作,科普效果显著。

  、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发挥院所的科研优势,加强科研成果的科普宣传

  2009年至今,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村生态环境团队创建了生活垃圾“两桶一网箱”分类法,在天津市建设了4个“乡村生态站”,2011年被《天津日报》头版报道。

  2011年《天津日报》头版报道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2012年被天津市科委和天津市科协授予“科普教育基地”。基地包括科普展区和实践基地,面向科普受众开放,利用科普展板、科普模型、科普宣传页、科普讲座、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普工作。编制并下发了《天津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导则》。导则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形式面向全市农村地区开展宣传工作。出版了图书《美丽乡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图解手册》,开发了垃圾分类手机软件,制作了科普宣传片“两桶一网箱垃圾好分类”进行线下线上宣传。指导学校的“垃圾分类-行动起来”科普实践活动获得天津市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在天津电视台报道。

  (二)创新科普形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为市妇联系统开展了8次培训,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农业部干部管理学院进行了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讲座,疫情期间在农科大讲堂以云直播的形式开展科普宣传工作。在全市农村地区广泛开展科普活动。西青区水高庄村、蓟州区郭家沟村、武清区石各庄村、下伍旗村和北白庄村、武清农机中心、宝氓区后六口村、静海民强合作社等多个村镇开展垃圾分类及可堆腐物处理科普宣传。创新科普实践形式,开展校园科普实践。着力发展学校师生科普,以环保课堂、环保实践等形式,坚持在西青区逸夫小学、辛口镇水高庄小学、平山道小学、天狮学院开展科普工作,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环保科普活动,通过活动在学生的心中播种下绿色环保的种子,通过小手拉大手,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会”的良性互动局面,促进一代人文明习惯的养成。开展环保课堂、我心中的环保树绘画比赛、校园可堆腐物处理实践活动等一系列科普活动。作为学校外聘的科技指导员,指导的“垃圾分类•行动起来”于2020年6月获得天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获得天津市电视台、西青区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宣传报道。

  2020年天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证书

  持续面向社区开展科普活动。家庭是社区的基本单元,社区是家庭教育的良好载体。以社区共建、科普活动进社区等形式开展科普工作,先后在南开区荣迁西里社区、西青区杨柳青镇柳溪苑社区、西青区张家窝镇嘉兴里社区、社会山南苑社区、君邑花苑社区、宝诋区馨逸社区、和平区林泉社区、河西区挂甲寺龙都花园社区等社区开展环保科普宣传及科普实践活动,引导居民正确实施垃圾分类、垃圾的源头减量及可堆腐物的处理等。结合大型科普活动开展科普工作。在书香天津、科普嘉年华、农科大讲堂、美丽天津1号工程指挥部、有机可持续市集、科普赶集等活动中持续开展科普工作。

  (三)开发科普资源,丰富垃圾分类科普供给

  垃圾分类是全域科普的重要科普内容之一,为了提高科普受众的科普效果,针对不同职业和知识层次的人员开发不同的科普资源。

  一是开发科普PPT资源。针对政府工作人员、相关从业人员、师生家长、社区居民、农村居民及参加各种活动的科普受众,制作了系列的科普PPT资源包,尽量满足不同知识层次人员的科普需求。

  二是开发科普实践资源。在西青区水高庄村、蓟州区郭家沟村等地区开展垃圾分类操作及在生态站可堆腐物处理的实际工作。结合学校的教育环境开发了环保课堂资源包,创新性地开展了校园可堆腐物资源化利用的科普实践活动,让学生既能直观地了解到可堆腐物的循环,又能学习到垃圾分类背后的科学道理。针对可回收物开发了游戏型垃圾分类模型,让学生在游戏互动的同时将环保理念深植于心。

  在西青区水高庄开展垃圾分类操作培训

  三是开发科普图书和科普视频资源。为了让更多的科普受众详细地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及其背后的科学道理,开发了科普图书、科普视频、科普软件,制作了科普模型、宣传单页、小册子、问卷等。线上线下多渠道、多形式覆盖科普受众。

  、经验启示

  一是发挥优势,开发科普资源。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科学技术优势,加强科研成果助力科普工作,开发科普资源,包括科普PPT资源、科普实践资源、科普图书和科普视频等资源,提高科普受众的科普效果。

  二是分类施策,丰富科普形式。面向政府工作人员、相关从业人员、师生家长、社区居民、农村居民等科普受众,有侧重地开发不同的科普资源,兼顾专业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满足不同职业和知识层次的人员的科普需求。

  三是对接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充分了解居民、家长、学生的不同需求,精准服务匹配。着力发展学校师生科普,以环保课堂、环保实践等形式,坚持开展课堂科普工作,以社区共建、科普活动进社区等形式开展家庭及社区科普工作,助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

  (责任编辑:徐晓斐)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1996-2017 津ICP备13004064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102000762号 
推荐浏览器:IE7.0,FIREFOX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