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技术研究院是1984年经市政府批准成立的社会公益型检验机构。院内设有国家印刷装璜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精细石油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金银饰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和国家运动健身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等4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天津市质检院坚持实施“科技兴检”战略,走科技创新之路,服务市场监管,发挥科研机构的公益职能,致力于做好科普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全域科普的总体要求,研究院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以中小微企业和消费者为服务对象,充分调动院内资源,创新科普理念和服务模式,贴近公众需求,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普质量和实效性。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引入“互联网+”思维,开展线上培训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导致以往传统的科普形式难以进行,质检院结合自身技术优势,创新科普模式,引入“互联网+”思维,开展线上培训,院官网在“质检讲堂”线上科普活动,同时利用行业技术优势,针对企业的需求,开展行业以及企业定制线上培训。
在院官网开展线上培训
1.开设“质检讲堂”,进行线上科普
在质检院官网开设“质检讲堂”公益培训课程,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方便快捷的“线上帮扶”。目前已上线8期视频讲解培训课程,涉及口罩标准讲解、金饰品热点问题讲解、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讲解、室内环境污染物控制标准和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要求要点及常见问题解读。
2.深入企业,开展线上定制培训
市质检院为了落实市市场监管委“政策+技术”精准帮扶行动,多次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面临的技术难点与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上定制培训。这种网络直播的授课方式,不仅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约束,形式灵活,针对性强,培训效果显著,而且节约企业的时间成本和管理成本,获得了企业与员工的一致好评。《天津日报》还对质检院这种服务企业的创新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
3.利用行业资源,开展线上培训
市质检院充分发挥机构的技术优势,对技术检验能力范围内涉及的印刷装潢制品等19个领域,2000多项产品,每年都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科普活动,助力印刷装潢制品等行业的发展。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市质检院及时调整培训思路,积极开展线上培训。院印刷中心创新为包装行业服务模式,充分发挥网络交流平台的优势,应《包装前沿》杂志邀请,为广东包协情报委、《包装前沿》杂志旗下6个微信群和2个QQ群进行了“解读BB/T0030-2019《包装用镀铝薄膜》包装行业标准”在线分享活动,活动惠及近1000人。
(二)进企业宣讲政策,解答技术难题
市质检院在提升自身检测能力及完善服务平台建设的同时,成立了疫情防控期间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帮扶工作组,研究制定并发布《天津市质检院在疫情防控期间支持企
市质检院深入企业进行调研
业复工复产的措施》,开展企业质量技术帮扶服务。院领导带领院内专业技术人员多次走访生产化妆品、电动车、口罩等数十家企业,开展专业知识宣讲等活动。针对企业在检测、企业标准制修订、实验室管理及人员培训等方面的需求,为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解决企业在产品标准理解和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困惑;对企业在产品抽检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解答,并针对问题提供可行的方案。市质检院利用专业知识,主动走进企业,开展宣讲及帮扶活动,为企业把好质量关、突破技术关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助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结合主题开展特色科普活动
市质检院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结合科技周、质量月、党日活动、志愿者活动等主题活动,开展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科普活动,为百姓解疑答惑、为企业发展助力。
1.开展质量知识和检测服务“三进”活动
结合党日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宣传质量知识进校园”“宣讲法规政策进企业”“提供义务检测服务进社区”活动,提高公众质量意识。在活动现场,技术人员还为公众义务提供金宝、眼镜等产品质量检测,助力复工复产,解答百姓相关疑惑。
2.开放实验室,助力企业发展
市质检院每逢科技周、质量月都会开展实验室开放日活动,一是充分展现我院的技术实力;二是让企业及百姓代表走进实验室,揭开质检实验室神秘的面纱,同时为参观者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科普。在参观中,质检院专业技术人员对百姓关心的产品问题进行讲解,为百姓选购产品给出专业的建议;为企业参观者针对实验室中仪器设备性能、操作方法、以及相关的检测方法进行讲解。实验室开放获得了企业及百姓的热烈欢迎,参观者在实验室开放参观中学习了解专业的质检知识。这种互动的模式,更有效地传播了科普知识,进而提高了企业与百姓对产品质量的关注度。
实验室开放日活动现场
三、经验启示
开展全域科普让我们尝到了甜头,收获了成果,也引发了关于精准科普的启示:一是充分利用院内技术平台,发挥技术机构职能,结合自身特长开展精准科普,主动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需求对科普内容进行定制化科普,探索开辟了精准科普的新路子。二是开展精准科普,突出专业化精细化特色,节省了企业的参与成本,不仅提高了科普活动的参与度,而且大大提升了科普的有效性。三是通过科普助力企业发展,企业通过科普回馈社会,形成了良性互动与循环,进一步推动了科普的全领域行动。
(责任编辑:张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