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科协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决策咨询 人才服务 创新服务 机关党建 预决算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  专题回顾  >  天津市全域科普典型案例事例  >  全民参与共享
 
天津市心理学会——心理服务多管齐下 抗疫科普打开新局
2021-02-20 10:42:37   编辑:黄维艳

  一、背景

  针对当前在心理健康科普工作中,围绕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主题开展的多,在引领人心、凝聚共识、引导价值、化解矛盾、铸就精神、树立信心、培育信念、坚定信仰方面的科普工作还较为缺乏的现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天津市心理学会组织天津市各新闻媒体等各界力量成立“天津市抗疫情心理学联盟志愿服务团队”,在历时半年的“抗疫情,安民心,心理支持在行动”公益活动中,积极落实全域科普工作部署,探索心理科普理念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天津市抗疫情心理学联盟志愿服务团队获得天津市民政局颁发的“明星志愿服务团队”荣誉证书。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勇立前沿,主动担当

  2020年1月26日,国家印发《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天津市心理学会作为专业性心理学社会团体,迅即发出《倡议书》,召集天津市心理学工作者积极履行责任,向社会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心理支持、心理关爱服务,帮助百姓树立信心,优化认知,科学应对。同时,面向天津高校心理学专业的师生和社会心理机构发出倡议,启动志愿者网络招募行动,短短三天时间,即组建起420多人的志愿者团队。

  (二)科学研判,精准定位

  大疫面前,公众面临身心两方面的压力,莫名重疫给患者和民众带来的巨大心理冲击,造成了空前的心理恐慌,一方面,大批医护、社工、干部等冲上防疫前线,每天要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来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另一方面,广大居民长时间禁足在家,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烦恼、紧张与压力。天津市心理学会意识到,如何解决疫情中产生的各种现实心理需求的过程,恰恰是在危机中育新机,是帮助百姓了解心理学,进行心理科普的重要时机。基于这一研判,学会把防疫心理服务与心理科普定位于“传播合理认知,排解不良情绪,缓解压力症状,促进心理成长”四个方面。疫情期间,通过传播正确的应对理念和方法,帮助公众做好心理防护,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问题,并依托专业优势,着力打造心理科普天津模式,助力社会稳定,凝聚抗疫精神,培育疫后信心。

  三)   分工明确,高效运作

  心理志愿服务团队组建后,分为内训组、热线组、信息组、科普组、统计组、策划组、传播组、督导组、协调组九个小组,各组分工明确,协同工作。其中,内训组积极收集整理各渠道汇集的业务技能培训资料,进行业务培训,在提升服务能力的同时,也对志愿者进行心理科普;热线组轮值排班接听各种求助电话,处理百姓提出的各种问题;信息组收集时事动态和学术资料,为科普组提供最新资源素材;科普组组织专业力量进行创作,撰写各种题材原创科普文章,创作诗歌、视频、动漫、心理剧、快板等科普作品;统计组整理每天的工作进度,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策划组不断研究传播形式、传播理念和传播方法;督导组进行内部督导,以提升专业技能,更好服务百姓;协调组统一协调各种内外资源,组织开展高效工作。各组高效协同,体现了心理科普工作的优秀组织力。

  四)   多措并举,扩大传播

  一是设立3条热线24小时为多个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提供心理热线服务支持(其中包括湖北恩施州妇联),并不断扩大受众范围。二是心理专家在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进行直播,与观众朋友面对面,进行实时心理咨询,应对民众的焦虑和恐惧。三是基于线上平台的传播优势,面向全国不同群体开展系列科普讲座,累积受众人数3万余人。四是积极开展科普创作和宣传,通过文章、音频、海报、视频、快板、诗歌、戏曲、歌曲等形式,创作科普原创作品200余篇,30余篇文章发表在《天津日报》《学习强国》等官方媒体,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并联合腾讯大燕网开设专栏推广传播。五是针对不同群体提供专业化科普资源,为天津市企业家联合会、天津市滨海新区工会、天津市南开区工会、天津市妇联等单位录制了20多期网络课程,进行网络授课;组织志愿者开发青少年抗疫情团体心理辅导系列课程“静待花开呵护成长”,推送至鞍山道小学和西青区妇联等单位,受到广泛欢迎。六是协助南开区卫生健康委等对治愈出院的隔离人员多次进行心理干预,收到良好效果。连续为隔离点的全国各地入境人员提供心理评估和心理服务,在开展科普同时传递了天津的城市关爱。七是为天津市民提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情绪自我评估”,共开展5万余次测评,帮助居民在疫情初期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稳定了百姓的恐慌情绪。八是协助天津市民政局在全市建立“筑牢心理防线打造安心社区专项行动”志愿服务团队,为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支撑。

  三、经验启示

  一是只有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心理科普才能零距离。通过建立平台,把学术团队和受众群体结合在一起,面对面进行探讨,研究、思考、学习,实现了心理科普的零距离。

  二是只有多措并举、形式多样、渠道众多,心理科普才能紧贴“新”。实践表明热线电话、科普文章、心理测评、网络微课、媒体通报、平台直播、视频咨询、网络答疑、公众号传播是受群众欢迎的心理健康服务形式。因此,需要尽可能创新形式,服务更多公众,通过全面创新形成天津模式。

  三是解决问题的科普才接地气,在服务百姓同时促进科研工作。围绕普通百姓工作、学习、生活展开心理科普,解决百姓问题的过程,既能体现人民至上的宗旨,也让心理知识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让百姓体验感知心理的力量。通过与百姓生活的紧密衔接,在解决百姓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心理学科研的升级,研发更有效的心理服务方案和技术。

  (责任编辑:朱大为)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1996-2017 津ICP备13004064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102000762号 
推荐浏览器:IE7.0,FIREFOX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