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2019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全域科普工作的实施意见》后,南开大学认真贯彻落实意见要求,积极投身全域科普工作,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南开大学发挥校内高层次人才和学科专业优势,组织科研人员自觉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发扬“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精神,紧贴新冠疫情防控的紧迫需求,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防疫科普工作,为传播科学防疫正能量,增强全社会抗疫信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发挥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开发抗疫科普资源
在学校动员组织下,一批科研人员积极开展相关科普资源的研究开发工作。南开大学药学院郭宇教授撰写《从病毒学的视角聊聊2019新型冠状病毒》等多篇面向大众的科普文章,介绍新型冠状病毒的病毒学基础知识、血浆疗法、动物模型及结构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等知识,被多个高校和科普媒体转发,并接受天津广播电视台和天津市科协邀约,参与制作了多期特别节目,向市民介绍疫情防控的科学知识,为打赢疫情防控战献计献策。生命科学学院张晓东教授围绕“RNA”“粪口传播”“免疫力”“病毒毒力比较”“复工注意事项”等市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公众解读新型冠状肺炎相关知识。生命科学学院丁丹接受天津电视台和天津市科协邀请,参与制作《战疫情》《生活黑科技》节目,向市民介绍新型冠状病毒与其他病毒的异同点,以及现有新冠病毒肺炎检测的方法原理等。物理学院张连众就气溶胶在新冠病毒传播中的作用,通过《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等媒介平台进行科普宣传,阅读量达1.5万人次。物理科学学院潘雷霆发表“新冠肺炎的发生与治疗”万字文章,详细解读新冠病毒自身特性、侵入人体机制,以及目前临床展开的各种疗法,介绍为什么康复者血浆能治疗新冠肺炎等关键性问题,在中国网、科技日报、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等进行专题报道。计算机学院程明明教授在将人工智能诊断技术应用于新冠病毒的筛査基础上,编写“解秘新冠肺炎CT影像AI筛查”等科普文章,让更多的人明白AI人是如何抗疫的,并为同行提供有益经验。商学院研发疫情信息管理系统,可实现对辖区内居家隔离和集中隔离人员的实时数据管理和动态监测,不仅使工作人员与居家隔离人员可以随时沟通,还为隔离人员提供贴心的代买、代购、心理疏导等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在宁夏青铜峡市青铜峡镇等地得到应用。
(二)利用权威媒体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疫情防控科普
南开大学通过“学习强国”专家访谈、科普访谈、网络文章、公益直播、网络视频、网络公众号推送、电子书籍等多种形式,积极传播南开防控疫情的声音,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
马克思主义学院利用微信公众号积极发声,“学习强国”在线学习平台连续多期推送“疫情当前,马院在行动”系列内容。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健录制的《坚定必胜信心发挥制度优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公开课,作为疫情期间的特色思政课,传播正能量,激发了公众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担当。数学学院阮吉寿和生命科学学院高山、李鑫等多名师生,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解答新型冠状病毒多个关键问题和病毒毒力,分别在《科技日报》、中国香港《南华早报》和英国的《每日邮报》上发表。《新京报》刊载法学院宋华琳介绍疫情期间超说明书适应症用药的法律分析、“互联网+”舒缓慢性病患者用药难题等实用性内容。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汪新建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为平台,提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络心理援助服务指南;管健、吕小康通过教育部微言教育平台、《人民论坛》、人民网等介绍智商税食物的社会心理层面反思、在疫情“大考”中如何利用网络空间和如何处理复工期间过度焦虑等问题。
(三)立足学科专业,把科研转化为防控疫情服务人民的重要力量
南开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全力以赴投身疫情防控。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李强参与撰写由国家卫健委疾病控制局指导,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编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相关心理自助与疏导手册》,手册于1月30日交付印刷,已有500余家媒体平台转载,点击量达40万人次,并免费向湖北武汉疫区一线发放6万册。应用心理学系通过“南开大学疫情心理健康服务”微信热线平台,开展面向社会和学校师生的心理咨询及督导服务,及时有效地为社会民众和南开师生提供网络心理支持,积极引导社会公众与师生保持良好乐观的心理状态。心理学教师积极参与北京市12345心理热线督导工作,参加各个地方性心理抗疫平台和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平台工作,全天24小时不间断提供服务,满足了一线医护工作者、患者及家属以及普通民众的心理求助需求。
三、经验启示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南开大学组织科研人员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落实天津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行动迅速、勇于担当,通过多学科、多领域、多途径的方式,开展疫情防控科普宣传,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科技人才支撑。全域防疫科普实践表明,开展全域科普、有效发挥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推进科研与科普有效连接。科普与科技发展紧密相关,需要瞄准科技发展,使科普知识迅速体现最新科研成果。科研成果既能满足疫情防控需要,又能不断丰富科普内容,增强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要积极探索智能科普。开展科普工作,要善于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智能科普,通过短视频、动漫、3D可视化等载体和手段提升科普工作的趣味性,进而提升公众科学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三是权威科学家做科普工作效果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权威科学家不仅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还可就新冠肺炎疫情解疑释惑,起到稳定人心的重要作用,影响大,效果好,要积极发挥权威科学家的作用,开展好相关科普工作。
(责任编辑:朱大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