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天津市气象局于每年的“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科技周”和“全国科普日”等时间节点,紧密围绕当年活动主题开展户外大型气象科普活动。如:以“燕子归来,早春花开”为主题的寻找各行各业的美丽妈妈活动、开展“青年人气象快闪活动”、联合地铁部门合作开展“地铁气象人”活动,全面创新气象科普形式,不仅增加了快板、歌伴舞等,还将气象知识改写成歌词串入其中,与部门联动呼吁认识气候变化,倡导绿色出行,宣传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受众人群达四千余人。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为进一步加强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天津市气象局围绕该主题,提前制定《天津市气象局2019年“3.23”世界气象日大型户外科普宣传活动方案》,着力在活动创意上下功夫,并充分借助电视、广播、网站等各类媒体途径,向公众广泛普及气象科学知识和防灾减灾常识,把公众的兴趣调动起来,眼球吸引过来,获得良好效果。
(一)全力做好活动前期策划准备
各相关单位积极配合,各员工分工清晰,协调沟通文化中心场地的使用时间,开具户外活动场地的协调对接函,及时在河西分局文化中心派出所进行报备,签署安全责任承诺书及表演免责协议。确定预算后提前印刷宣传彩页、订购宣传品、制作易拉宝,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发布活动相关内容,充分征集群众,引发共鸣进而增强活动影响力。提前制定活动流程包括活动当天应带的气象知识展板、气象工具设备等各负责单位落实到人,确定好设备负责人员及讲解人员;撰写2019年“3.23”世界气象日户外大型活动通稿,约请媒体进行报道,扩大影响力。
(二)拟定应急预案,维护现场保障
为了切实加强活动现场的人员安全管理,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大型活动的顺利开展,确保活动出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每次活动前都结合活动实际提前制定了活动安全预案。
(三)活动环节丰富多彩,内容精彩纷呈
工作人员及气象科普志愿者向市民发放气象科普读物 工作人员为小朋友讲解气象科普知识
|
活动期间,志愿者们身着印有统一标识的服装,向广大公众传播气象科学知识,为现场参观的群众介绍气象观测仪器以及科普设备并就近期的气象热点问题进行答疑释惑。为进一步激发公众的热情,在活动环节上设立了“朗诵”“演讲”“歌舞”等环节,吸引公众驻足观看。设立知识竞猜环节,结合气象防灾减灾常识、气象谚语、古诗词等内容引导公众了解气象、关注气象和应用气象,并与公众进行互动,激发了市民广泛参与的热情。在活动现场中设置了气象咨询展台,打开气象应急指挥车,让公众边体验、边听取气象科普知识介绍,加强了互动和交流。与此同时,气象科普志愿者向市民发放《中国气象报》气象日专刊、《气象知识》气象日增刊、气象日海报和气象知识宣传挂图等科普材料及气象科普读物,并为驻足市民讲解科普知识、气象科技装备工作原理等。此外,市气象局还在该会场展示了“雷电的防御”“看云识天气”“天气预报能100%准确吗?”等科普展牌及气象现代化科技装备,如气象应急指挥车、VR气象灾害演练系统、便携式自动气象站、便携式无人机气象探测系统、防雷装置测试仪以及人工影响天气火箭发射架等。
歌舞活动精彩纷呈
(四)大型活动有特色,民众欢迎反响好
气象科普户外大型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公众了解气象知识的热情,拉近气象部门与公众之间的距离,为公众提供了学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自救互救能力和气象科普知识的平台,还让公众进一步了解了气象工作未来发展方向及气象服务智能化水平。
三、经验启示
一是加强协作,扩容开展气象科普的力量。通过活动,气象局内部成员增进了了解,熟悉了在各项工作中的协调配合,实现了科普活动工作分工清晰、部门协调有力的好局面。
二是做好活动策划,拟定应急预案。我们对活动策划、活动内容选拔和外联活动等一系列环节,都做了精心策划准备,对于众多细节问题和突发性事件的处理提前制定预案,完善和提高了开展气象科普活动的水平。
三是及时做好宣传工作,扩大社会影响力。针对具有特色的气象科普活动,我们进行紧密追踪,组织中国气象报、天津新闻广播等众多媒体及时跟进宣传,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责任编辑:徐晓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