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导读:
著名科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近代中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侯德榜博士曾说:“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决不能把科学技术作为谋求个人财富的工具。”1921年,侯德榜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加入永利制碱公司,与著名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一同承担起实业救国的重任。侯德榜带领广大职工通过艰苦的钻研和不懈的努力,破解了索尔维制碱法的奥秘,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技术封锁。
面对索尔维制碱集团技术封锁的铁链,他认同老师杰克逊的观点:“不造福人类的学问,是不能称其为科学的。”面对印度塔塔公司以年薪10万美元聘请他为总工程师的优厚待遇,他的回答是:“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的祖国需要振兴工业、发展经济,我决不能离开自己的国家和20多年苦乐与共的事业而留在印度。”面对青年学子向他发出的提问:“一个潜心科学的学者,在成功之后应该注意些什么?”他引用了印度爱国诗人泰戈尔的名言:“鸟的翅膀系上黄金,就再也飞不起来了。”
技术封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百年前的中国面临的问题,现在一样存在。面对这些问题,侯德榜所展现出的爱国、勤奋、节俭、百折不挠等优良品质,一定会给予有价值的启迪。
一、背景
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大型国有化工企业,是由著名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著名科学家侯德榜博士和著名企业家李烛尘先生于1914年创建,是中国纯碱工业的摇篮和近代化学工业的发源地。
永利化工公司百年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化学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创造了无数个中国历史首创与第一:1916年生产出中国第一批精盐,结束中国人食粗盐的历史;1917年永利碱厂获得盐务署批准工业用盐免税新政,为中国2000年盐业发展史首次;1922年创办中国第一家私营科研机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1926年生产出“红三角”牌纯碱,揭开中国纯碱工业的扉页;1927年在国内首家生产出小苏打产品;1928年创办中国化工行业第一家刊物一一《海王》旬刊;上世纪二十年代永利碱厂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企业之一;1930年在国内首家利用苛化法生产烧碱产品;1933年侯德榜博士撰写的《纯碱制造》在美国纽约公开出版,将西方垄断七十年的苏尔维制碱法昭示天下;1953年“侯氏制碱法”注册成为新中国第一号专利。
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传承基因、借鉴吸收、创新升华、引领发展”理念,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持续强化。公司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首批化工与石油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还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石化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讲好永利故事,实现“我的永利梦”
企业以加强文化软实力为主线,努力营造精神共聚、人心相依、守正开新、促进发展的文化发展新格局。通过入职教育、在岗培训、主题实践、开设报刊专栏和新闻讲述以及青年岗位成才汇报会等方式讲好“永利故事”,让“昨天的自豪感、今天的责任感、明天的使命感”内化于心,外见于行。每年举行司庆文化周系列活动,至今已经举办31届,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二)无形的文化,有形的传承
整理企业历史资料档案,编印出版《钩沉》、《范旭东文集》、《企业百年纪念册-创举》、《创业先贤箴言录》、《纯碱百年》等书籍,在对企业员工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同时,还赠送给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友人,对企业文化进行广泛的宣传。
(三)崇尚科学精神,传承永利事业
侯德榜深信“处处留意皆学问”,强调在实践中学习,他坚持科学态度,严谨认真的科学家精神,永远是大家的榜样。企业广大科研团队和技术人员始终以“四大信条”为座右铭,“我们在原则上绝对的相信科学”。侯德榜发明的“侯氏碱法”获得了新中国第一号发明专利证书,今天的永利人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出的“液相水合法”重质纯碱生产工艺,仍在引领中国纯碱工业的发展方向。
(四)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公司每年评选优秀员工30名、先进集体10个、优秀班组10个,将先进典型大幅照片常年悬挂在企业主干道路两侧。从1987年开始坚持每月企业精神奖的评选和宣传,历经33年从未中断,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爱岗风气。
(五)做好媒体融合,创出永利特色
用心探索企业内部自有电视台、报刊、企业内外网、微信公众号相融合的新媒体,发挥聚旗帜、聚人心、兴文化、展形象的作用。范旭东先生1928年创办的《海王》旬刊是中国化工行业第一本刊物,在创立90周年之际,企业报复刊更名为《海王》旬刊,并在版式和内容上进行了创新。充分利用办公楼、员工餐厅电子屏及班车电视等渠道,将宣传工作润物细无声地落实下去。
(六)积极参与电视媒体制作
加强与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和各主流媒体的交流合作。如:配合拍摄展现民国时期以范旭东为首的一批“海归”实业家振兴民族工业历程的30集电视剧《煮海》。配合相关媒体联合摄制大型人文纪录片《五大道》、《海盐传奇》,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公司还多次应邀参加地区电视台文化寻根栏目,不断扩大“红三角”品牌影响力和企业文化影响力。
三、经验启示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企业文化中起着支配的地位。企业精神以价值观念为基础,以价值目标为动力,对企业经营哲学、管理制度、道德风尚、团体意识和企业形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科学精神是国家进步的源动力,科技工作者要发扬优良的传统作风,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对祖国的前途有强烈的责任心,执著地追求真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坚定不移的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这是每一个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责任编辑:苏雅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