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科协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决策咨询 人才服务 创新服务 机关党建 预决算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  专题回顾  >  天津市全域科普典型案例事例  >  全地域覆盖
 
天津市武清区科学技术协会——精心打造“我与科学相伴”科普品牌
2021-02-24 10:41:56   编辑:王琳

  亮点:为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水平,天津市武清区科协坚持以“科技与生活”为设计理念,将科学性、趣味性、参与性和低碳科技、绿色生活等相结合,依托区科技馆,精心打造“我与科学相伴”科普活动品牌,为青少年参与科普、学习科技、体验科学提供平台,通过情景体验、互动参与等方式,寓教于乐探究科学原理,打造新型科普教育模式,自觉培养科学兴趣,让科技陪伴成长、筑梦未来。

  一、背景

  近年来,武清区科协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创新教育方式,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本着“弘扬科学精神、启迪科学思维、培养科学意识、提升科学素质”的服务理念,不断推进全域科普工作深入全面落地。“我与科学相伴”科普品牌,是武清区重点打造的科技示范服务项目,该科普品牌创建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活动6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到3万余人,科普教育覆盖人数10万人以上。通过活动开展,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提升了科学素养。在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中,全区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比例明显上升。“我与科学相伴”科普品牌得到了中国科协、天津市、武清区各级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科技志愿服务网站、天津日报、市科协网站等平台就活动情况进行新闻报道,《武清新闻》《美丽武清》等区级主流媒体也对该项活动情况进行专题报道。

  二、在玩中学,寓教于乐

  (一)科普仪器是最好的“玩具”

  “我与科学相伴”主题科普活动,以区科技馆为体验基地,以科普仪器设备为“玩具”,以互动体验的方式来激发儿童及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启迪科学思维,培养科学意识。目前,“我与科学相伴”科学体验活动已开发出科学体验项目79个,包括基础科学展具以及人工智能互动展具。例如,“无皮鼓”让孩子们对光产生了神秘感,“锥体上滚”使他们了解了重心与重力的关系,“磁悬浮地球仪”与“雅各布天梯”,则让孩子们想去一探电磁的奥秘,而“VR—9D体验”以及“互动投影技术”,则将最新的科技体验带到孩子们身边。此外,搭载了智能系统的“机器人”也成为了孩子们互动交流的新伙伴。“机器人表演”更是吸引孩子们驻足欣赏,他们与机器人伙伴一起,在富有节奏感的音乐伴奏下,尽情舞动,感受现代科技,享受别具一格的科技盛宴。大量“好玩”的展示项目丰富了青少年的成长体验,诸多科技“玩具”让孩子们乐在其中、流连忘返,“我与科学相伴”科普品牌活动,使孩子们在“我爱玩”中自觉培养了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让科普大篷车成为“流动”的科技馆

  面对地理位置偏远的孩子们无法便捷地感受科技、缺少科技文化生活这一现实问题,区科协将“科普大篷车”作为“我与科学相伴”的主打品牌,将“流动的科技馆”开进学校和乡村,让科学走到更多孩子们的身边,让他们足不出校便能感受到科学的神奇所在。“科普大篷车”满载声、光、电、磁等科普展品,引导青少年朋友主动观察、实操、思考、讨论,提高动手实践能力,通过与展品和科学实验的互动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和神奇。

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同学们纷纷参与其中

  “光压风扇”“看得见的声波”“滚出直线”“永动机神话”等众多展品展具,涵盖了声光现象、力与机械、逻辑运算、电磁奥秘等基础科学知识,此外3D科普立体展板等科普展示项目也带给孩子们多样化的科技体验,让他们近距离感受科技的奥秘。“科普大篷车”有效弥补了科技教育资源的不足,优化了科技服务模式,提升了科学普及的覆盖率。

  三、在学中玩,玩转科技

  (一)打造武清科普公益品牌特色课程

  针对公众科普需求和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区科协不断优化科普教育模式,引进最新科技教育资源,开发出一系列公益品牌科普特色课程。其中,机器人创客教育课程,由小朋友自己动手组装搭建机器人,并赋予机器人一定的现实功能,如抓取、行走等;3D打印创客教育课程,也是由小朋友自己设计图纸并打印创作,让想象插上科技的翅膀;鲁班工坊系列课程的开发,可以让孩子们在体验互动中掌握木工操作的相关知识,感受新时代匠气、匠心、匠技;机器人竞技课程,则是在人机互动中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开设鲁班工坊系列课程

  (二)研发趣味科学实验课堂

  趣味科学实验课堂系列课程的研发,也为“我与科学相伴”科普品牌开辟了科技创新教育的新模式。“泡泡大作战”通过“牛奶作画”“听话的泡泡”“超级泡泡”等丰富多彩的小实验,使孩子们惊呼泡泡魔力的同时,更深刻地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知识点;“神奇的伯努利”,通过“吹不走的乒乓球”“吹不灭的蜡烛”“奇妙气球”等生动活泼的小实验,

科学实验课堂走进校园丰富学生科技生活

  揭示了神奇的伯努利原理,运用科学原理去解释和分析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还有“荒野求生”“平衡之术”“聪明的美食家”等课程,都来源于实际生活,实验器材也是生活常见物品,把枯燥的科学原理用更加贴近生活的奇妙小实验,形象地展示给孩子们,引导孩子们更加直观地认识科学原理,揭开科学的神秘面纱,切身感受科技魅力,激发探索欲和求知欲。

  四、经验启示

  武清区全域科普工作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与上级党委、政府、科协的关注指导密不可分,与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与广大群众深度参与密不可分。一是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断开辟新的科普路径,开创新的科普模式。二是要结合“三下乡”“科普日”“科技周”“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活动,在校园、乡村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巡展,形成科普常态化。三是要继续打造“科普品牌”,适应新时代人民的科普需求,大力开展儿童和青少年科技活动,引进新科技、新设备,突出新亮点、新模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自觉培养科学意识,让科学陪伴成长。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1996-2017 津ICP备13004064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102000762号 
推荐浏览器:IE7.0,FIREFOX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