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津市科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群团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天津工作、科协工作的重要要求,大力推进决策咨询工作体系建设,凝聚科技工作者智慧,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一、强化顶层设计,整体谋划推进科协智库建设
一是设立天津市科协决策咨询专门委员会。紧扣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职能定位,组建由市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丛强等14名科协常委、委员组成的天津市科协决策咨询专门委员会。发挥核心引领作用,聚焦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主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经济社会发展难点问题、科学技术创新前沿态势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提出意见建议。
二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组建战略发展部。按照“职责清晰、协同高效、方便衔接”的原则,改革市科协机关内设机构,成立市科协战略发展部,执行决策咨询专委会决议,负责科协系统决策咨询和智库建设工作,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日常建议等,全力保障市科协智库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服务提供支撑。
三是制定决策咨询发展规划。在深入贯彻市委关于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中国科协决策咨询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基础上,结合科协实际制定印发《“十四五”时期天津市科协决策咨询发展规划》,明确了大力推进科协决策咨询体系建设,着力发挥科协系统智库功能,不断完善组织动员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有效参与的决策咨询工作体系。
二、夯实决策咨询基础,打造决策咨询特色品牌
一是认定一批高水平核心科技创新智库。推进核心智库、新型智库、学会智库、高校和企业科协智库协同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分布合理的科技创新智库体系。截至 2024年,已认定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等核心科技智库达12家。围绕重点产业提质增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启动市科协核心科技智库3-5年期重大决策咨询研究项目,开展前瞻性、高水平、有深度的战略性研究。组织核心科技智库积极争取中国科协支持,设立天津市科技创新产业焕新深度融合咨政建言活动项目10个,为天津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二是培育一支高水平决策咨询专家队伍。坚持识才、选才、引才、育才、用才并举,汇聚各方高水平决策咨询专家,努力打造一支一流的决策咨询专家队伍。以重点课题、重要项目、重大活动为纽带,吸引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科研专家和业界精英深度参与,目前入库专家超过400人,形成总量适度、素质一流、结构合理的专家队伍格局。2023-2024年推荐核心科技智库申报中国科协决策咨询团队7个,均获中国科协项目支持。
三是打造多个决策咨询特色品牌。每年面向各类智库、高校、研究院所、企事业单位等设立一批决策咨询研究课题,2019年以来,组织开展重点决策咨询课题研究365项。形成一批优秀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向市委、市政府和中国科协等报送《关于千名科技工作者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情况的调查报告》等科技工作者建议,以及《决策咨询专报》等咨政报告成果近50件,获得市领导批示43次。邀请知名院士专家建言献策,着力打造资政建言特色品牌,2020年以来,举办9场高峰论坛,举办“天开创新沙龙”系列活动24期,为相关科技成果在天津转化、产业在天津发展献计献策。组织科协界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市政协重大课题专题调研,《打通国际游客在津消费难点,助力天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建议在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关于促进产学研结合对策》被列入市政协当年向市委、市政府建议的“八策”之一,成为市委重要决策参考。
三、有效集思汇智聚力,推进新型智库建设
一是成立天津市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会由1个综合性咨询委员会,8个重点行业专门咨询委员会构成,汇聚各方面专家177位,包括14位两院院士,旨在服务贯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中间环节,为我市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建设规划布局、项目推进、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促进全市创新主体走概念验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之路。
二是成立天津市生成式通用智能专家咨询委员会。汇聚来自全国的人工智能战略科学家、行业领域专家、企业家等,共有委员53名,包括两院院士4名,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和规律,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难题,搭建跨界协作、联合攻关的新平台,促进产教融合,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发挥积极作用,为天津在生成式通用智能发展中抢抓先机、争得位置、取得优势,提供高水平科学决策咨询。
三是推动成立京津冀数字经济联盟。联盟由京津冀三地科协组织协调50余家数字经济相关的产业领域、金融领域企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团组织等组成,旨在推进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联合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各方资源,聚焦政策措施、技术标准、融合应用、数字安全等重点领域,促进相关主体之间的交流和深度合作,促进供需对接和知识共享,形成优势互补,有效推动了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