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津南区科协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科普工作的各项部署要求,将弘扬科学精神与青少年科学教育深度融合,不断探索创新路径,依托“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通过树品牌、聚资源、建阵地等一系列举措,为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注入强大动力,助力青少年在科学的海洋中扬帆起航,让科学精神在津南大地熠熠生辉。?
一、树品牌,打造科学教育新名片?
(一)薪火相传,点亮青少年科学梦想
津南区科协在深化全域科普品牌的基础上,精心打造“奇妙科技·津彩少年”“薪火相传 筑梦未来”等青少年科普活动品牌。成立了一支由高校学者、科研人员、中小学教师以及科普工作者组成的区级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广泛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此外,专题巡展、研学实践等系列活动也同步展开,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科研院所、科普基地,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感受科学的魅力。仅2024年就开展活动45场次,数千名学生参与,为科普助力“双减”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让科学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二)多部门联动,汇聚强大合力?
津南区充分发挥全域科普体系优势,积极整合各方资源,联合区教育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气象局等多个部门,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系列科普品牌活动。如:区教育局主动将全域科普融入“双减”工作,举办区级科技竞赛10余项,青少年科普活动覆盖全区55所中小学;区生态环境局举办“小小生态环境局长”科普演讲比赛;区气象局开展“小小预报员”系列活动。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为青少年科学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三)创新形式,让科学教育触手可及?
为了满足青少年多样化的需求,津南区科协不断创新科普内容和形式,让科普活动更加贴近青少年的生活。科普研学、科学实践、影视放映等多种活动形式纷纷融入青少年科学教育,使科学知识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青少年。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青少年科普活动的线上模式,依托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举办两届“我和我妈学科学”活动,开展云游科普基地、探索自然奥秘线上活动等。近年来,全区各级科普组织和中小学举办各类青少年科普活动近千场,参与人数超过一万人次,在青少年中掀起了热爱科学的热潮。?
二、聚资源,构筑科学教育新生态?
(一)科教资源融合,开启科学探索新航程?
津南区依托天开津南园和海河教育园区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为广大青少年量身定制科普研学路线。中小学生们在老师和科普志愿者的带领下,走进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开启一场场充满惊喜的科学探索之旅。学生们参观高校现代化的实验室,亲身观摩科研人员的实验操作,了解前沿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展,对科学研究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为了让青少年更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区科协邀请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及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走进青少年身边开展科普活动百余场,专家们用渊博的知识和鲜活的事例,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
(二)校企合作,激发科学教育新活力?
为了搭建中小学与社会机构之间共建共享的平台,津南区科协积极推动校企联动。在科技周、科普日等重要活动期间,与科技型企业联动开展主场活动及青少年科普活动,深入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培育出流动科技馆、探索自然奥秘等一系列深受学生欢迎的科学实践类课程,有效提升学校的科技教育质量。校企合作打破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壁垒,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有机整合,津南区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得到显著提升,形成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青少年科学教育的良好局面。?
(三)科旅结合,拓展科学教育新空间?
津南区科协充分利用区内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科普元素,将科普与旅游有机结合,拓展文旅产业科普服务功能。借助津南区旅游地图,联动观照轩、天津练兵园等旅游企业、文创企业参与科普活动,共同建设科普基地。组织青少年走进王承书纪念馆、佳沃世界、小站稻展览馆等科学家精神教育阵地和科普基地开展科普游等系列活动。这些科普文旅特色活动也吸引了不同年龄层次的游客参与,使科普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通过文旅这一载体,科学知识以更生动、更有趣的方式传播,拓展了科学教育的新空间。
三、强阵地,提升科学教育服务水平?
(一)打造示范阵地,拓展科学精神新窗口?
近年来,津南区科协以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为主线,在八里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南大附中津南学校、辛庄镇汀上家园社区打造科学家精神教育阵地,举办科学家精神教育阵地启动仪式。指导天津鸿远安全用电科普基地建成区级特色科技馆,助推20余家单位获批天津市科普基地。先后在北闸口镇前进村、辛庄镇暖山社区、双新街昆香苑社区打造科普体验馆3个。各镇街也不断强化科普属地责任,充分发挥16个科普体验馆、160个基层科普阵地的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推进全区各类基层科普阵地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2000余场,成为传播科学精神的重要窗口。
(二)加强队伍建设,夯实科学教育人才基础?
高质量科普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高素质科普人才队伍。津南区科协深入全区11个镇街和部分科普阵地开展点对点的科普能力提升培训,大力培育一批具有津南特色的科普服务项目,其中,“薪火科普”项目被中国科协评为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同时,区科协联合区教育局持续加强科技教师队伍建设,鼓励科技教师带动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竞赛活动,提升津南区科技竞赛水平,700余名青少年获得市级奖项。定期组织科技辅导员业务能力培训,在教育系统打造出一支高素质、多领域、专兼结合的科普人才队伍,为基层阵地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精准服务,满足青少年科学教育需求?
津南区科协始终以青少年需求为导向,积极探寻精准科普服务路径,充分发挥各类科普阵地作用,由科普阵地统计青少年需求,绘制“活动申请表”,区科协根据活动申请为阵地对接优质科普资源,形成了阵地“点单”、科协“派单”的精准对接服务模式。近年来,区科协为基层阵地“派单”300余场,有效提升了科普阵地服务能力,将科学知识精准推送到青少年身边。
津南区在弘扬科学精神与青少年科学教育深度融合方面的创新实践,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提供了宝贵经验。下一步,津南区科协将持续关注青少年的需求和反馈,进一步加强与各部门、各机构的合作,不断完善和优化科普工作,丰富科普资源,创新科普形式,让科普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让科学精神在津南区青少年心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