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7届科技周期间,河西区为深化“科创筑梦 助力双减”科普试点城市建设,不断加强各区中小学青少年科技教育,河西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天津市自然博物馆,与宝坻区科学技术协会、蓟州区科学技术协会、宁河区科学技术协会、静海区科学技术协会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共同开展“自然科普进校园”活动。

本次活动作为河西区科技周重点活动,邀请到天津市自然博物馆资深讲解员夏天宇老师以“雨林生物的生存攻略”为主题,通过网络直播形式,面向五个区约300多名学生讲授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自然科学课。从全球热带雨林整体分布情况到雨林的多层空间结构特点,再到雨林中的动植物生存面临的挑战,夏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讲解,带领学生深入了解雨林中动物和植物跨越物种合作生存的独特生存法则。比如,蚁巢木和猫须李与蚂蚁的合作保护自己不被其他动物啃食;箭毒蛙通过自身的保护色保护自己的卵等等,复杂的雨林生物的生存技巧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

活动激发了青少年对科学的求知欲与好奇心,积极营造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氛围,始终是科普工作者不变的使命和永恒的追求。今后,河西区科协将继续围绕“科创筑梦 助力双减”科普试点城市建设,将各类优质科普资源送到学校,使科学教育越来越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点燃青少年的科学梦想,激发创新潜能,筑牢高素质科技人才培养基础性工作,为推进全域科普向纵深发展贡献力量。
|